(
2016年高考天津卷
)
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10.答案
D
解析
上游水电站增多,但存水终会流入海洋,A错;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不影响入海水量,B错;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很小,水量受降水影响小,C错。
考查方向
本题以黄河入海水量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
材料中“黄河人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说明入海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一、中上游来水量减少,二、当地用水过多,导致人海水量减少,其最主要原因是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易错点
本题易错选A,误以为上游水电站增多,截留水量,但从材料看,水量变化大,其主要原因应该是该区域近几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导致的用水量增多。
11.答案B
解析
黄河人海水量减少,会导致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人海泥沙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海水倒灌,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
考查方向
本题以黄河入海水量变化产生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对必修三“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课本内容进行知识迁移。
易错点
本题易错选D,认为水少了,气候就变干燥,没有考虑是在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