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II卷(地理)-洪积扇地貌的形成

2017年09月18日 浏览: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

9.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洪积扇形成与分布的前提一定是在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从图上可以看出贺兰山东麓河流明显较多于其他地区。从宏观来看,坡度条件是影响在河流出山口有无洪积扇及其规模大小的因素,降水条件通过影响河流数量及径流量从而影响洪积扇形成与规模。题干所问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回答方向在洪积扇的“连片分布”上,即河流众多,所以本题选C。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流水作用、洪积扇地貌的形成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要求明白问题: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成因,关键词落在的“连片分布”,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洪积扇形成与分布的前提一定是在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从图上可以看出贺兰山东麓河流明显较多于其他地区;联系题意及调动知识可知,从宏观来看,坡度条件主要影响单个洪积扇规模,降水条件主要影响河流数量及径流量从而影响洪积扇形成与规模,综上说明河流分布是影响洪积扇连片分布的主要因素。

易错点

考生容易提取到材料给出的河流出山口、坡度,地图上给出的贺兰山东麓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在这三个选项中徘徊,而忽视了这三个因素的关系及对形成洪积扇地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