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是解答实验题的难点,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和突破口,才能化难为易。
实验方案的设计着重考查以下方面: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以及对提供的一些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完善等。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必须高度关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一、实验必须遵循的四大基本原则
1.设置对照原则
(1)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
如:在研究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发育实验中,先取同龄且发育状态良好、相同的小蝌蚪60只,分为两组放人容积相同的两个玻璃缸,加入等量的自然水和蝌蚪饲料;一组加入甲状腺激素,另一组不加任何药品,即空白对照。
(2)条件对照——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实验因素
如:在上述空白对照的举例中,如果取同龄且发育状态良好、相同的小蝌蚪60只,分为三组(编号甲、乙、丙)放入容积相同的三个玻璃缸,加入等量的自然清水和蝌蚪饲料;甲组加入适量甲状腺激素,乙组加入等量甲巯咪唑(甲状腺抑制剂),是条件对照,丙组不加任何药品,是空白对照。
(3)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如:验证植物根对矿质离子有选择吸收的特性,可把番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成分相同的培养液中,过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矿质元素离子浓度的变化,就会发现番茄吸收Ca2+多,吸收Si4+少;而水稻吸收Si4+多,吸收Ca2+少。以上就是两个实验组的相互对照。
(4)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如:要研究植物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背重力性,可把某一植株横放于培养基上,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观察到根向重力生长,茎背重力生长。这里,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个体上进行,属于自身对照。
2.单一变量原则
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只能改变反应的温度,其他如pH、酶浓度等因素就要完全相同且适宜。
(1)实验变量(又称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的条件和因子,是作用于实验对象的刺激变量。自变量须以实验目的和假设为依据,应具有可变性和可操作性。
(2)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反应
或发生变化的变量。反应变量是研究是否成功的证据,应具可测性和客观性。
(3)二者关系: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即具因果关系。
(4)无关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控制不好,会干扰实验结果的变量。
所谓单一变量原则,就是要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的作用,以确保实验变量的唯一性。
3.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保证“其他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1)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
(2)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3)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4)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但最好还是要做。
4.平行重复原则
对所做的实验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不能只进行1~2次便轻易得出结论。需要选择的实验材料的样本数(如植株的数目、种子的粒数、实验动物的个体数等)不能太少,否则实验的结果不足以反映出生物学现象的本来面目。
任何一项生物学实验,要有科学性,都必须能够重复,都必须经得起重复。
此外,还应注意科学性原则(指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也就是要以前人的实验为基础,而不是凭空设想,主观臆造)、简便经济原则(如装置简单、实验步骤较少、使用材料用具少、实验时间较短等)等等。
二、实验设计时的一般步骤
1.审题、明确实验目的,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直接关系到实验预期和结论)。
2.分析实验材料、仪器、试剂,明确不做要求的操作,思考所提供材料仪器、试剂的用途、使用方法。
3.预期结果,根据预期结果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是否需要条件对照。
4.施加自变量,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处理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唯一的。通常如果只需一个实验组的,考虑用“加法”或“减法”(如激素相关实验中的注射法、饲喂法、手术切除法等方法),如果需要多个实验组的,考虑高中低的设置,或(浓度、温度、pH、CQ浓度、光照强度等)梯度设置或不同种类设置。
5.考虑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如某些材料本身可能会干扰实验,需要预处理:(1)验证血液中含还原糖,(2)探究绿色植物的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6.书写实验步骤的关键词(化繁为简、应对有序)
第一步:取材、材料是否需要预处理、分组、编号等。
第二步: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变量。
第三步: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处理和表达。
(实验结果的呈现一般是文字叙述、坐标曲线和设计表格三种类型,部分还有柱形图等),注意校正数据、取平均值等减小实验误差。
第四步:实验预期,得出结论
如果是验证性实验,预期是肯定,结论是对假设的肯定或否定。
如果是探究性实验,预期是不确定的,有多种可能,一般有肯定、否定和中间预期;结论也是不确定的,一般使用“如果……则……”或“若……则……”句式。
7.书写(由简入细、关注细节)
(1)取材时,如果是动物材料,要说明“健康的、体重、年龄(月龄、日龄)、性别、生长发育状况(生理状况)相同,物种(品种)相同”。
(2)如果是植物材料,要说明“同一物种(品种),长势相同、生理状况相同”。
(3)注意材料是否需要预处理,如验证植物在光下进行光
合作用实验中,植物的“饥饿处理”,叶片的“酒精煮沸处理一等,注意编号,减少文字量。
(4)消除控制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等量、适量、随机分组、分成数量相等的几组、适宜的条件”等。
(5)经过一段时间。
(6)观察、测量、记录、计算平均值等。
(7)表格中“表头设计”,曲线圈和柱形图中“自变量(横轴)、因变量(纵轴)”的书写、单位等。
三、实验设计的“四段论思考方法”
升a633405b慧19623d92软径科学径学司上优是网智4fbd-441f79a35deb技bd9ec75e元件23b2智公高限3f829f18有上法智途4e3a广9cee41e9东方 本人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归纳出了一套简便可行的思考方法,即:“分析、准备、对照、观察”四段论思考方法,只要掌握了这一思考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质,并加以适当的巩固练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一)分析
1. 分析实验目的
首先分析实验命题是探究性,还是验证性,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叙述与表达。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则结果和结论有多种可能,如果是验证性实验结果和结论就是一种,并且结论和原命题一致。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则结果和结论的预期表达模式为若(结果),则说明(结论)。
2、分析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根据和出发点,有些题目的实验原理是题目中现成就有的,有些题目的实验原理是隐含的,也就是说题目中没有,但在教材上出现过的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可以帮助理清实验设计思路,合理安排实验步骤.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
3、分析实验仪器、药品和实验材料
因为实验步骤的叙述和表达同实验仪器、药品和材料的作用密切相关,要想准确表达步骤,就必须对实验仪器、药品和材料的作用有准确地理解。同时也可确定实验变量,从而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4、分析实验对照条件
大多数实验要求具备对照实验,只有准确地分析了对照条件,才能设计怎样做对照实验,即怎样设置对照条件,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实验对照条件可从实验目的和实验材料中去获取。
(二)准备(即分组编号的表达)
准备一般是指做实验的开始部分或步骤,也就是做实验的准备工作。根据实验题目的不同,准备步骤有些简单,有些比较复杂,因此在实验步骤的叙述中准备步骤可以用一步,也可以用两步叙述。叙述一般有分组编号、实验前测量、饥饿处理等。
(三)对照(变量处理的表达)
高中生物实验题一部分为验证型题目,一部分为探究性题目,无论是验证性还是探究性题目,为了加强实验的说服力和实验结果的精确程度,一般情况下都要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设置的质量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说服力。对照实验有些是空白对照,有些是相互对照,有些是自身对照等,究竟采用那一种对照方式还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具体对待。而且根据实验的不同,有些对照实验较简单,有些比较复杂,有些设置非常巧妙,有些则用到教材上的原理和理论。
(四)观察(观察指标的表达)
观察是生物实验设计题目的最后一个步骤,因为生物实验的结果一般是根据实验中的化学反应原理、生物的生长原理、生物的生理原理等得出的。因此,实验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原理进行有区别的观察,如观察颜色变化,加入化学物质的特殊颜色变化,气体放出的快慢多少,生物体或者生物材料的生长长度、方向、体积、重量等的变化。另外,还应该说明什么时间观察或测量以及观察或测量的项目,并且作好记录,为对照提供准确的数据,从而为实验命题和结论的得出提供保证。
二.基本步骤:
第一步:分组编号:取器材编号(该步骤要注意所取器材要等同、等量等条件,还要设计好分几个组)
第二步:变量处理:按照实验要求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处理,体现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如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中,每日用灌胃器给甲组小鼠灌喂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乙组小鼠灌喂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培养或观察:把两个组放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或观察。如把两组小鼠放在适宜、相同的环境中,定时测量与记录甲、乙两组小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
第四步:预期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归纳出一般概括性的结论,并用文字、图表、绘图等方法做一个简明的总结。如果是验证性实验,预期是肯定,结论是对假设的肯定或否定。如果是探究性实验,预期是不确定的,有多种可能,一般有肯定、否定和中间预期;结论也是不确定的,一般使用“如果……则……”或“若……则……”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