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II卷(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7年09月20日 浏览: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

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但是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网升技409b径f35779e6公途优-司件元限有科学广软东慧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答案

(1)A(2)A (3)B

解析

(1)B选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与第二段意思相反;C选项“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明代应为“明初”;D选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强加因果。

(2)A项从第一段段意看,其目的并非为论证瓷器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考查方向

(1)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

慧元方司优广-1a35量有东点b764技409b径f35779e6的4108学公42a6网途b107件限升软科
(2)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1)解答“小阅读”的基本思路: 泛读全文→采集有效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乱加因果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因果关系,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2)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

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并关注题干中表

示原因、条件、结果的关联词或动词。

(3)对这类题型要分析、比较、选择,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分析剩下的选项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环境,瞻前顾后,寻找有效信息,并归纳信息的要点,进行筛选。

易错点

(1)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用语准确性,也要注意内容的准确性。

(2)要找准文本中的对应语句,然后反复阅读该句并甄别选项与文本表述的不同点。

(3)阅读时要特别留心选项中句子之间的联系是否恰当,以免张冠李戴、偷换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