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2017年09月25日 浏览: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

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

(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

(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

(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

(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


1月

7月

东亚季风

A西北

C东南

南亚季风

B东北

D西南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压带、风带性质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暖湿润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炎热干燥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炎热湿润

终年高温多雨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压带、风带性质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炎热干燥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暖湿润

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

炎热干燥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炎热湿润



考点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2.影响降水的因素

因素

说明

大气环流

气流上升易产生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产生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产生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迎岸风降水多,离岸风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人类活动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