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资金面较为紧张的市场,降准可谓“久旱逢甘霖”。那么,降准对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投资?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决定称,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央行相关负责人宣称,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释放资金约1.2万亿元
本次央行降准100个基点,共释放资金约1.2万亿元,其中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MLF约4500亿,释放增量资金7500亿。
在招商证券分析师邹恒超看来,本次降准与前几次相比,释放资金规模更大。
大成基金方面表示,市场对此次央行定向降准应已有预期。经济基本面上,8月,经济金融数据反映宽基建宽信用政策效果有限,而9月,制造业PMI数据显示供需两端双双走弱,反映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存在定向降准保经济的需求。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来看,10月中旬,有约4500亿元左右的MLF到期叠加月中缴税缴准需求,定向降准置换MLF既可以稳定流动性总量,又可以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合理的选择。
在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看来,面对去杠杆、逆周期调节、促改革等多重目标,本次降准进一步显示政策取向渐渐重视稳经济、稳预期。
资金会流向哪里?
央行方面表示,再次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
央行还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招商证券宏观团队认为,今年四次降准均属于中性操作,其所带来的基础货币释放,将为其他方式(如央行对银行债权的减少)所回笼对冲。从某种程度上讲,未来降准或是大势所趋。中国存款准备金率如此之高的核心原因在于资金涌入。
那么,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会流向哪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李虹含表示,此次降准与MLF配合操作投放的流动性,降准操作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并给商业银行提供稳定的长期流动性,继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支持经济发展。
具体有何影响?
楼市:有助于稳定楼市,提高开工量
浙商证券分析师赵翔表示,本次降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中性,一方面偿还即将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余下为10月中下旬税期来临对冲。对于开发商层面,在融资环境并不宽松的情况之下,伴随着持续高企的信用债到期回售压力之下,开发商将更加依赖销售回款,部分开发商选择以价换量,促销求回款的情况中也能得到侧面的验证。
赵翔认为,由于预售证限价政策在热点城市严格执行,开发商在资金压力之下,放弃价格博弈而选择快周转追求回款,也就是增加推盘将前期土地快速达到可预售状态入市。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降准后将有效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对于部分中大型开发商获取商业银行信贷是有较为积极的作用的,有助于企业获得新资金来源。
和硕地产首席分析师郭毅亦持有类似意见,降准有利于流动性的宽松,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来说,将形成一定的支撑,有助于稳定楼市,提高开工量,减少各地频出的土地流拍流标现象。
股市:有望对冲外围市场负面影响
对于政策反应,股市向来最为明显,如果想当然的以为市场中资金多了会立马刺激股市则过于天真了。历史数据显示,自2011年11月底开始,央行开始进入连续降准周期,其中次日上证指数出现上涨的次数并不多,上涨概率不到一半,可见在复杂的市场情况下,降准这一单因素很难刺激股市大幅上涨。在国庆节假日期间,国际资本市场出现明显波动的情况下,A股在此后第一个交易日也出现了“补跌”的行情。这与一些机构的预测基本一致,可以说,降准对于股市来讲属于预测范围之内,降准有利于稳定预期,但难言重大利好。
广发证券称,定向降准有望释放短期流动性,有望对冲外围市场负面影响。
银河国际分析师王志文认为,水泥、基建和保险板块可能是短线交易的首选。然而,长远前景仍取决于中美关系、美元汇率以及中国的主要政策改革(例如减税)。
债市:有望迎来“第二春”?
对于债市方面,在此次债券市场违约潮当中,民营企业和实体上市企业违约的比例最大。李虹含认为,在银根放松的大前提下,毫无疑问,民营企业将有获得较大喘息之机,债市有望迎来“第二春”。
评级机构联合资信指出,从债券市场违约角度来看,此次降准有利于实体经济融资、稳定市场预期,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缓解市场对信用风险加大的担忧。尤其是对于部分综合实力较强、具有先进技术和良好管理的民营企业,在降准支持实体经济融资背景下,这类企业更可能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从而避免违约。
太平洋证券固收研究团队则在最新报告指出,降准没有完全解决当前制约债市进一步上涨的因素,短期来看,短债上涨空间或大于中长债。
该团队认为,在节前制约利率债进一步走强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通胀预期、美债收益率以及流动性扰动。降准政策公布之后,市场对于流动性的担忧大幅度淡化。10月缴税大月、地方债、巨额MLF到期等可能给流动性带来扰动的因素都被降准给化解。市场主要考虑额外释放的流动性在选择资产配置的时候倾向于哪一类。
年内还会降准吗?
至于未来降准具体时间,机构预测出现分歧。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我们预计4季度至少还会有一次降准,同时不排除央行有加息的可能。因为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当央行无法同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时候,会优先解决“融资难”。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分析师张明认为,央行在今年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下一次降准可能会放到明年年初春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