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公转

2018年11月13日 浏览: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绕转

(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

近、远日点与二至日不同,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学公限有慧5340网径高升东技广a0af科元优软件-心4713司05f2途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移动,形成四季更替。

春分和秋分的异同点

相同点:此日太阳都直射赤道。

不同点:春分是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是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②决定了五带的范围

a.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b.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③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

a.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

b.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

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

①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②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③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

④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慧5340司05f2网径高学技软是公途优学广a0af东元升科8967件4c9b限-心4713有
(2)黄赤交角的影响

①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运动规律见下图。

关注“一向三线六点”即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二分二至日和近、远日点。学会正确判断一年中任何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半球位置和移动方向,对我们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有很大帮助。

②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练一练

(2017·高考全国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 B.6月28日

科8967术91d5智件4c9b970b65e8优学广a0af学限得元a7ee途习技-心4713cdfb慧5340升软是东4a0a公网径高方有司05f2

C.9月2日 D.11月2日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好友丁在其城市上空向北能望到极光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好友丁位于北半球高

纬度地区;此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正值秋季,故好友乙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入秋而不冷,所以好友丙所在地位于北半球,纬度较好友乙所在地纬度低;好友甲所在地即将进入夏季,所以其位于南半球。第2题,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

【答案】1.B 2.D

下图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①点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交接线的最北端,②为该交接线上一普通点。读图,完成3、4题。

3.若太阳直射点到达①点时,北京时间刚好为18时36分,则①点所在经度为

A.30°E B.59°W

C.21°E D.无法确定

4.已知②点的纬度为15°N,某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该点的日期恰好为5月1日。据此推测,这一年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可能为

A.10.5°S B.15°S

C.19.5°S D.24°S

【解析】第3题,太阳直射点到达①点时,即①点地方时为12时,比120°E的地方时(即北京时间)晚6小时36分钟,经度相差99°,所以①点所在经度应该在120°E以西99°,即21°E。第4题,太阳直射点两次出现在同一纬度的时间相对于二至日具有对称性,据此可知,5月1日距离夏至日的时间间隔与11月1日距离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当,则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距离南回归线的纬度应与5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距离北回归线的纬度相当,故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为15°S。

【答案】3.C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