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
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2、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出国旅游、留学、境外投资等(贬值则反之)
4、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5、价格变动的原因:决定因素——价值; 影响因素——供求关系等
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与需求量成反比、与供给量成正比
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原因、表现、对策
8、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
技b0bb-慧途东得升司b7a5公网9e1f学科限软根秀元优法根b8f2件479ca4f6有广
影响消费水平的其它因素——物价水平、消费观念等
9、贷款消费——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属于超前消费;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内则属适度消费。
10、绿色消费的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绿色消费的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11、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注意:国有≠公有、主体≠主导)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注意: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平等,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12、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方式必须为货币;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以股票为股东凭证;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是决策机构;股东表决权实行一股一票原则;公司财务须公开。
13、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劳动义务——互为前提
劳动者维权的重要保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14、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存款业务
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15、股票——是一种所有权证书、股份凭证 债券——是一种债务凭证
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属于个人投资行为。(包括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16、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主要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还包括事业单位职工的绩效工资、农民承包集体土地所获得的收入等(流转土地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
网9e1f6334限东得上科4a46上软根秀元费acb639bf公4963c31534c0-40e3有点广技b0bb82cdb995优法根b8f2点慧升得件479ca4f6法途81a8学司b7a5
17、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等。
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18、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主要表现为税收(税率)、国债等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银行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等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增发国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
19、经济发展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提高经济发展是增加财政输入的根本途径。
20、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税收的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
税收的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国家在征税前就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或:经过法定程序进行了修改)
21、骗税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如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税收减免)。
22、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不起决定性作用)
23、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元费acb639bf-40e3升得优法根b8f2点术网9e1f6334公4963c31534c0学限方技b0bb82cdb995东得上1c505dbf5560途81a81ca92171高科4a46上ea3b件479ca4f6法慧广法软根秀0b3cee9a习有点司b7a5
25、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即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如人大通过食品安全法、法院审理经济案件)
行政手段——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具有强制性、直接性。(如物价局核准价格、政府部门通过行业标准、临时价格干预、开通价格举报电话、对假冒伪劣的处罚)
26、我国发展的主题——科学发展
我国发展的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
2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28、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商品由几个国家共同完成的);贸易全球化(商品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交易);资本全球化(跨国投资、收购等)
29、加入世贸组织,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实施 “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30、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基本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基本原则(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31、引进来——引资、引技、引智;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
3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