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的保护
1.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的类型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3.湿地的主要功能
功能 |
美称 |
产出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 |
资源宝库 |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
生命摇篮 |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
天然空调机 |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
天然水库 |
降解污染,净化水质 |
地球之肾 |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
生物乐园 |
4.湿地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
原因 |
主要表现 |
自然原因 |
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 |
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
|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 |
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
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 |
|
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 |
|
泥沙淤积严重 |
|
环境污染 |
|
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 |
|
引进物种的干扰 |
|
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 |
|
围海造陆 |
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
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湖泊面积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冰雪融水有关。
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积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其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原因。
3.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例题解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曼扎塘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整个保护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15条溪流汇入,从1972年至今通过挖渠排水等措施改良沼泽增加草地8 000多公顷,载畜率为158.1%。
(1)试分析曼扎塘湿地的形成原因。
(2)近几十年来,曼扎塘湿地退化现象十分明显,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以人为因素的影响更为直接严重。请列举造成若尔盖湿地退化的人为因素。
(3)可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地保护曼扎塘湿地?
【答案】
(1)海拔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多条河流汇聚;地势相对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
(2)改良沼泽增加草地;过度放牧;排水渠道截断了进入湿地的水源。
(3)停止沼泽排水,逐步退草还湿;保证周围河流对湿地的水源补给;控制载畜量。
【解析】
(1)湿地的形成主要从“来水”和“去水”两个角度分析。“来水”有降水、冰雪融水、径流输送和地下水补给等;“去水”主要有径流排出以及蒸发、下渗。图示曼扎塘湿地位于青藏高寒区,结合其自然条件分析湿地的成因。
(2)高原湿地的人为破坏,主要是过度利用和人为改变湿地功能。如文字材料所示的挖渠排水,改良沼泽增加草地、载畜率高达158.1%等。
(3)湿地的有效保护,要针对破坏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根据上题湿地退化的原因,可以从停止沼泽排水,保证周围河流对湿地的水源补给和控制载畜量三个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