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江苏卷(历史)-国民政府抗战的经济举措

2018年12月28日 浏览:
2018年高考江苏卷

22.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优a38c元4dce习学科途升9989软广件东法网-bfc5技e48d4508秀司慧9e18限方有得公秀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限方慧9e18学技e48d4508秀44074e4c有得1e3e630d西573f科网术优a38c540c-bfc5件元4dce习东法法软高司学广a640公秀途径升9989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答案】(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

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广a640慧9e188e1f软高件东法法元4dce习科升9989途径学43a6优a38c540c有得1e3e630d西573f977a-bfc5网术根技e48d4508秀44074e4c是学限方司学公秀

(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信息“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可知,其准备主要有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等。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日本侵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等角度分析。

第(2)问,依据材料二信息“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可以得出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等举措。

技e48d4508秀44074e4c是有得1e3e630d西573f977a学-bfc5智广a640软高习网术根a6b5公秀司学东法法优a38c540c心升99894d1b0787件途径学43a6限方元4dce习术慧9e188e1f44be是b242科
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抗日战争、区域开发、工业布局以及民族经济等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本题以国民政府抗战的经济举措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国民政府抗战的全面把握。抗日战争是全国卷和各地方高考试卷命题的高频考点,该考点彰显了家国情怀,因此也是高考命题的长效热点,这启示我们复习备考时,一定注意高考的高频考点和长效热点,高考考查从不回避高频考点。从能力上说,本题主要是全面考查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素养上看,本题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来描述,第(3)问的“评价”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