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学实验 | 伏安法测电阻

2018年12月04日 浏览:

1.实验目的: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2)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并能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2.实验原理

把金属丝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金属丝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金属丝中的电流,根据计算金属丝的电阻Rx,然后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 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根据电阻定律,得出计算金属丝电阻率的公式

(金属丝的直径测量的另一种方法:利用缠绕法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圈金属丝宽度,求出金属丝的直径d,计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

3.实验步骤:

(1)取一段新的金属丝紧密绕制在铅笔上,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它的宽度,除以圈数,求出金属丝的直径。或者用螺旋测微器直接测量。

(2)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

(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4.【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4.测金属导线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

5.闭合开关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元升a7a9司-46af慧有11aadcfa软网高东广公技优方科学途件限

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I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7.求R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R=U/I算出各次的测量值,再取平均值;第二种是用图像(U-I图线)来求出。若采用图像法,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

5.【误差分析】

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例1:为探究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中的电压由零开始逐渐增大,直到小灯泡正常发光。由电流表和电压表得到的多组读数描绘出的I-U图象应是( )

【答案】A

【解析】

I-U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小灯泡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I-U图象的斜率减小,A对;

例2:如图所示是用电压表V和电流表A测电阻的一种方法,Rx为待测电阻,如果考虑到仪表本身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则

A.电流表采用了外接法

B.电流表采用了内接法

C.Rx为大阻值电阻时应采用这种接法

D.Rx为小阻值电阻时应采用这种接法

【答案】AD

慧智学件途3b1d59ff法网高限有11aadcfa科广3e06费司eb7c-46af6d387775软习公7d42升a7a9技高9f4c西元9c08优方量东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在使用电压表,电流表过程中的存在的误差的分析;因为电表不是理想电表,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分析误差的来源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出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

本接法中电压表直接测量电阻的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接在电压表和电阻的外边,电流表采用了外接法,A正确,B错误,若待测电阻的阻值远小于电压表内阻,则电压表分流可以忽略,此时测量结果误差较小,所以本接法适合于测量小阻值电阻;故D正确;

思路拓展:在判断电流表采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时,可根据判断两者的大小关系,当时采用外接法,当时采用内接法。误差分析是实验中常考的内容,在分析中要注意误差来源及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进行接法的选择.

例3: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测量实际电流表G1的内阻r1的电路如图所示。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①待测电流表G1(0~5mA,内阻约300Ω);

②电流表G2(0~10mA,内阻约100Ω);

③定值电阻R1(300Ω);

④定值电阻R2(10Ω);

⑤滑动变阻器R3(0~1000Ω);

⑥滑动变阻器R4(0~20Ω);

⑦干电池(1.5V);

⑧电键S及导线若干。

(1)(2分)定值电阻应选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2)(2分)用连线连接实物图。

(3)补全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触头移至最______端

(填“左”或“右”); (2分)

②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

记录G1、G2的读数I1、I2;

③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相应的G1、G2读数I1、I2;

途3b1d59ff法有11aadcfa元9c08de452579-46af6d387775东科广3e06费件根学c456软习心慧智司eb7c升a7a9公7d42技高9f4c西限优方量4de2网高

④以I2为纵坐标,I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所示。

⑷根据I2− I1图线的斜率k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__________(2分)

【答案】(1)③,⑥;(2)如图;(3)左;(4)rG1=(k-1)R1

【解析】

(1)定值电阻要和待测电流表内阻接近,因为电流表G2的量程是待测电流表G1的2倍;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不要太大.故定值电阻选③,滑动变阻器选⑥;

(2)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

(3)开关闭合前,变阻器输出电压要最小,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触头移至最左端;由并联分流公式

解得r1=(k-1)R1,式中r1即rG1

例4:一个定值电阻,其阻值约在40~50Ω之间,现需要测量其阻值。给出的实验器材有: 电池组 E:电动势9V,内阻约为0.5Ω

电压表V:量程0~10V,内阻20kΩ

电流表A1:量程0~50mA,内阻约为20Ω

电流表A2:量程0~300mA,内阻约为4Ω

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00Ω,额定电流1A

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1700Ω,额定电流0.1A

电键S、导线若干

如上图所示,有两种电路可供选择。测量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所用的电流表应为 (填代号)滑动变阻器应为 (填代号),实验应选图 所示的电路图。

【答案】

元9c08de4525790a689e27科43d8方学c456473c途3b1d59ff法秀优方量4de2方慧智eccf件根点升a7a9限广3e06费软习心技高9f4c西司eb7c东网高d750f153a4c4公7d42上40a6-46af6d387775秀有11aadcfa
【解析】

待测电阻阻值约在40~50Ω之间,电动势9V,所以电路中电流的最大值约为:

所以电流表应该选择电流表A2:量程0~300mA,内阻约为4Ω,滑动变阻器起限流作用,为了操作方便,应该选择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00Ω,额定电流1A,因为,所以应该选用电流表外接法,即甲图

故答案为:

每日一题解析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并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A、B、C三灯亮度相同,若继续将P向下移动,则三灯亮度变化情况为( )

A.A灯变亮

B.B灯变亮

C.A灯最暗

D.C灯最暗

【答案】A

【解析】

将变阻器滑片P向下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外电路总电阻减小,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得知,总电流IA增大,则A灯变亮.并联部分的电压 U并=E-IA(RA+r),E、RA、r不变,IA增大,U并减小,则B灯变暗.通过C灯的电流IC=IA-IB,IA增大,IB减小,则IC增大,C灯变亮.可知B灯最暗.因为IA=IB+IC,由于IB减小,IC增大,IA增大,所以C灯电流的增加量大于A灯的增加量,C灯最亮.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