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中国和欧洲的作用和地位大不一样,这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和作用取决于社会环境。
89.造纸术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90.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91.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92.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93.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94.中国古代科技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科技一旦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同时,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使中国古代失去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条件。
9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96.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中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古典的应用科技,而西方的属于实验科学。
97.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强,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
98.《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屈原的《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
99.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两汉“大一统”局面形成后的恢弘气势。
100.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也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诗歌创作繁荣的鲜明特征。
公1136限-广有f8528aaf件升术技元途优网科司东学慧软
101.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数量的增加,是促使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的物质基础。另外,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动荡不安,边患不断,文学家用词表达思想感情。
102.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103.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10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105.清朝诞生的京剧逐渐从官方走向民间,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106.古希腊城邦政体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其实质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107.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108.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它与现代民主是不同的。
109.《十二铜表法》的诞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其制定,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这是共和国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成果,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110.广义的罗马法指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
111.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其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播。
112.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113.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114.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15.智者学派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116.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17.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
118.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一方面是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119.1689年《权利法案》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而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20.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
12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在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国家体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122.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保守,议会的作用下降,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123.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124.英国责任制内阁下:内阁要在下议院中占有决定作用的多数;在大政方针上阁员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内阁所设的首脑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且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首领。
125.独立之初美国的邦联作为松散联盟,造成国家权力的微弱及各州权力的过大,使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126.美国的总统权利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其政治制度被称为总统共和制。美国总统的权力由宪法赋予。
升术23b4有f8528aafbfed司限科量4f51c7db公1136秀848e38e1b44a件上得方技47b5费4fda优心慧a8fc4d5c软点6d8067de学86e3b1da方89f3元是学65c2c3ac网西途智术广f39201ee东-
127.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拥有较大权力。州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联邦政府相同,也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构成,实行分权和制衡。州的行政首脑是州长,州议会实行两院制。
128.“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之间相互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自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衡。
129.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130.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131.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132.刚刚独立的美国既要建立强有力的政权以确保独立,又要防止政权走向独裁,故美国1787年宪法强调三权分立的原则。
133.两党对峙交替执政,在国会中激烈角逐,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但需明确,它们的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134.在德意志,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
135.法国共和制体现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德国君主立宪制下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136.德国君主立宪制有世袭君主;而法国共和制的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137.法国议会拥有立法权,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内阁;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掌握行政权。德国政府首脑(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拥有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及决定对外政策等实际权力。
138.法国共和制确立历程所呈现的特点: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不安,帝制、共和制几次反复;共和国确立之路充满了曲折反复,呈波浪式前进。
139.英国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无权解散议会。美国规定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行使行政权,也无权解散议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140.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德意志帝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141.资本主义政体复杂多样,影响政体的因素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资产阶级成熟程度、该国阶级力量对比以及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国际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