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一、俄国的农奴制
1、农奴制的发展过程:
17世纪中叶 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18世纪以后 历代沙皇强化农奴制
18世纪中后期 农奴制扩展到新占领地区
19世纪中叶 农村人口中一半以上是农奴
2、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
①农奴制引发社会危机,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
②在农奴制度下,俄国既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更不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使得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二、新思潮的涌动
途秀网a98163e7-有司公科升限广82bf元费学优件软东技慧
1、“十二月党人起义”2、争论农奴制度的三大派别:
守旧派:主张自上而下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变革
改革派:提出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激进派:要求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三、克里米亚战争——引发改革的直接原因/导火索
1、原因:俄国的对外扩张侵犯了英法的利益
2、过程:1853~1856年,俄国与英、法、奥斯曼在克里米亚开战,围绕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双方展开争夺,最终俄国战败
3、影响: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深深震撼了封建统治,迫使俄国不得不进行改革
四、农奴制面临社会危机的表现:
①农奴制下的农奴承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他们不断反抗,社会矛盾尖锐
②农奴制下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投资,更不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使得俄国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③“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知识分子要求变革农奴制的新思潮不断涌动
④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国内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受到震撼,俄国人民感情受创,俄国不得不走上改革的道路
五、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①根本原因: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最主要动因:俄国要摆脱落后状态。
③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
④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惟有变革才能自救。(①农奴制下的农奴承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他们不断反抗,社会矛盾尖锐 ②农奴制下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投资,更不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使得俄国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③“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知识分子要求变革农奴制的新思潮不断涌动似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国内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受到震撼,面对内忧外患,俄国不得不走上改革的道路)
※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六、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861年3月3日,颁布“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内容: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
②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份地,付清赎金前要服劳役,交代租役;除了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地主利用村社,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其他方面:①政治体制: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②司法制度:废除原来按等级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③军事: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④教育: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2、评价:
①进步性:“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A.它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件5d479a4f49fd西a92a科1239ddd3广82bfd6c73f7a途秀889e-慧c9ca6b8a学术元费43a4764e9a94技费得司西公911a4bdc9299习限西高升d73ea362网a98163e7点软东根有8d1c优高径
B.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C.这次封建地主主持的资产阶级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②局限性:A.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B.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仍受沉重剥削,社会矛盾依然尖锐,改革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
七、农奴制改革与俄国近代化
1、政治的缓慢改革:
①政治体制: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②司法制度:废除原来按等级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③军事: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④教育: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
2、俄国改革对近代化的影响: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农奴制废除,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社会分化,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③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加上政府对工业的政策扶植,19世纪后期,俄国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及其生产的过渡
网a98163e7点科1239ddd3升d73ea362慧c9ca6b8a件5d479a4f49fd西a92a途秀889e元费43a4764e9a94软限西高优高径高学术高广82bfd6c73f7a9647公911a4bdc9299习技费得司西c25d东根-有8d1c
④政治体制、司法等方面的变革使俄国开始向民主化道路迈进,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传播,人们要求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3、改革的性质: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4、改革的根本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5、改革存在的缺陷: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矛盾依然尖锐,俄国资本主义水平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
1.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
2.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3.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矛盾,巩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