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浙江卷(语文)-文言文阅读

2018年04月19日 浏览:
2017年高考浙江卷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饰以温慎 举以予人B.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 儿之成,则可待乎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D.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广8ac5升元学东件限慧-有司9e2a软优途的网公技科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 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4分)


答案

(14)B

(15)B

(16)C

(17)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18)

(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

解析

(14)可惜:应予爱惜,

(15)(B)两个“之”都是主谓结构,不翻译。(A)用 /来,表目的;(C)代词/还是,连词,表选择;(D)表转折/表修饰

(16)(C)项,结合文本内容“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可知,“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错误。

(17)对于文言断句类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语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其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18)重点词:(1) “资”,资助,给予;“迹”业绩;“正在今日”省略句;(2)“具”备;“虽”即使,“挈”提携。

考查方向

(1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5)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458a学优90fb48de途的件量69b6司9e2a科5dfd升44ef网学公点有71a2fc95-学根慧广8ac5得术元5edd软东限 (1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7)文言断句。

(18)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14)由“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可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15)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6)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

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17)主要从意义上理解,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首先要通读全段,了解段落大意。其次逐句分析,寻找断点的标志词,常见如下:① 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等; ② 句末语气词“矣、耶、焉、兮、耳、而已”等; ③句首关联词,如“苟”“纵”“是故”“纵使”“然则”等;④句首时间词,如“顷之”“向之” “既而”“俄而”等⑤序数词,如“一、二、三”等。根据修辞技巧断句(比喻、排比、重复、对偶等)。根据特殊句式、固定格式断句,如:“……者……也”、“非……则(必、即)……”、“如(奈、若)……何”等。最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整理断句。

(18)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易错点

(14)项“微”具有干扰性。

(15)(A)项干扰性强。

(16)(B)项干扰性强,考生可能因为不懂句子的含义,而导致判断失误。

(17)不理解含义,随意猜测。

(18)不能做到逐字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