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2018高考必修1~4答题模板汇总(5)

2018年04月20日 浏览:

专 题 九

有关“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的命题

1.运用唯物论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件事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题指导]运用唯物论原理,多角度分析。

[答题要素]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

[答题模板](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

(4)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件事

[设问模式](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就材料中的×××问题提几点方法论建议。

(2)如何体现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答题指导]运用唯物论原理,侧重从方法论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论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答题模板](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3)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设问模式]材料是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的?

[答题指导]运用唯物论原理侧重于方法论角度回答。

[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反对错误倾向+其他角度

[答题模板](1)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有关“认识论的知识”的命题

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分析真理的特点与追求真理的过程。

[答题指导]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材料

[答题模板](1)真理特点:真理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2)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理解实践过程

[设问模式]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题指导]运用“实践”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实践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过程

[答题模板](1)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3)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专 题 十

有关“辩证唯物论的联系观”的命题

1.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

[设问模式](1)材料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

(2)请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题指导]运用“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

[答题模板](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材料)。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不割裂联系、不臆造联系,可以建立新的联系,结合材料)。

(3)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结合材料)。

(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的地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关键部分的重要性,要求我们重视局部)。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特征、要求,结合材料)。

2.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对材料进行分析。

[设问模式]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和××的关系。

[答题指导]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的原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总的关系+具体关系+方法论+结合材料

[答题模板](1)总的关系(辩证统一)。

(2)具体关系(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联系)。

司99b1-b0c09636升有东量技径途件2b56学元量网心广004a518e根慧软智d749科径优3744c73ee690限公

(3)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的发展)。

(4)结合材料。

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命题

1.体现型主观题。

[设问模式](1)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哪些基本观点?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

[答题指导]运用“发展观”原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原理内容+方法论+材料

[答题模板](1)原理内容(发展普遍性;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辩证否定观)。

(2)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不失时机的促成事物的飞跃;树立创新意识)。

(3)材料内容(××材料体现了这一点)。

2.方法论启示。

[设问模式]谈谈上述材料对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有哪些启示。

[答题指导]运用“发展观”原理,侧重从方法论角度分析。

[答题要素]材料信息+方法论

[答题模板](1)概括材料有效信息。

(2)对应相应的方法论。

有关“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命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某一观点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或用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分析××和××的关系。

[答题指导]运用矛盾的观点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原理内容+具体关系+如何做。

[答题模板](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设问模式]材料体现了矛盾分析法的哪些内容?上述做法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法的?

[答题指导]运用“矛盾观”知识,注重对材料进行理论分析。

[答题要素]原理+方法论+关键词句+结合材料

[答题模板](1)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结合材料)。

(2)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正确对待矛盾、结合材料)。

(3)矛盾具有特殊性(含义和表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材料)。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共性与个性、结合材料)。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地位、作用、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结合材料)。

(6)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地位、作用,看问题既要抓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结合材料)。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结合材料)。

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命题

1.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分析某些做法(或现象)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答题指导]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注重原理与材料相结合分析。

[答题要素]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

[答题模板](1)联系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2)发展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3)矛盾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4)创新意识(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2.某做法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分析某些做法的唯物辩证法启示。

[答题指导]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侧重于方法论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概括做法+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答题模板](1)联系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2)发展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3)矛盾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4)创新意识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专 题 十 一

有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命题

1.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析

[设问模式]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答题指导]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进行分析。

慧升优3744c73ee690司99b1高点公445b2bcb-b0c0963695fa98c3网心学技径科径a5a02b8d习径有费东量900d习心广004a518e根元量限途63b8aca6软智d749件2b56 [答题要素]辩证关系+分析材料

[答题模板](1)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分析材料)。

(2)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反作用;分析材料)。

2.如何体现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设问模式]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

[答题指导]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具体原理+关键词句+二者结合

[答题模板](1)物质财富(创造者、结合材料)。

(2)精神财富(创造者、结合材料)。

(3)社会变革(决定力量、结合材料)。

3.“关注民生”的社会历史观依据

[设问模式]运用社会历史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所采取举措的哲学依据。

[答题指导]运用“群众观”与“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两个标准

[答题模板](1)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结合材料)。

(2)导向作用(先进的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结合材料)。

(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结合材料)。

有关“人生价值观”的命题

1.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对材料进行认识

[设问模式]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对材料进行认识。

[答题指导]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人的价值的内容+人的真正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

[答题模板](1)人的价值的内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分析材料)。

(2)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分析材料)。

(3)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

2.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分析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答题指导]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侧重从方法论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

[答题模板]

(1)重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实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4)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