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族元素的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1.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除去He、Ne、Ar);
2.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
3.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
4.全部非金属元素。
二、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的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的单核离子或原子)
1.2个电子的He型结构的是:H-、He、Li+、Be2+;
2.10个电子的Ne型结构的是:N3-、O2-、F-、Ne、Na+、Mg2+、Al3+
3.18个电子的Ar型结构的是:S2-、Cl-、Ar、K+、Ca2+
三、 电 子数相同的微粒 (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
1.2e-的有:H-、H2、He、Li+、Be2+;
2.10e-的有:N3-、O2-、F-;Na+、Mg2+、Al3+;Ne、HF、H2O、NH3、CH4(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NH4+、NH2-、H3O+、OH-;
3.18e-的有:S2-、Cl-、Ar、K+、Ca2+;SiH4、PH3、H2S、HCl(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CH3-F、CH3-NH2、NH2-NH2、NH2-、OH-等。
四、 离子 半径的比较 :
1.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减小。
如半径O2->F->Na+>Mg2+>Al3+
2.同一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如I->Br->Cl->F-;
3.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如Na>Na+。
五、 同一主 族的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 ,有下列规律:
1.同为IA、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2.若为IIIA、V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例如:Na和K原子序数相差8,而Cl和Br原子序数相差18。
六、 同一周期中 左右相邻的两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 ,有下列规律:
若为IA、IIA族元素或IIIA、VIIA族元素,只差1,若为IIA、IIIA族元素,则可能相差1(二、三周期)或1+10即11(四、五周期)或差1+10+14即25(六、七周期)。总之,左右相邻的两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为“1+两元素之间的过渡元素种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