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018年07月16日 浏览: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内容:

(1)思想路线: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意义: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1)经营方式: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基层组织: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2、城市改革

限东优司441a科件径a467元ae36广的054a6bd7网公8d29心有beed慧软升技408f秀-的途西学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3)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分配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在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1)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次大召开。会议明确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科心fd17学司441a804be8ee途西慧4192升41be件径a467限网东834e高技408f秀46d0根4384元ae36优点智-的公8d29心西软径有beed广的054a6bd7 (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5)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成就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