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2018年07月17日 浏览:

1.实验原理

(1)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操作步骤

(1)制作装片:材料要少,切片要薄。盖盖玻片时,一定要缓慢,且与载玻片成45°角,防止装片中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2)显微操作

归纳整合

1.目镜、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

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如H2。

(3)物镜上端有螺纹,而目镜无。

2.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物像

大小

看到细

胞数目

视野

亮度

物镜与玻

片的距离

视野

范围

高倍镜

低倍镜


3.成像特点及装片移动规律

(1)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且放大的虚像: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180度。

(2)装片的移动规律:装片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相对于视野中央,物像偏哪个方向,装片就移向哪个方向,即“偏哪儿向哪儿移”。

(2017·北京海淀区第一次练习)

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应选用②③镜头

C.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D.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16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8个细胞

[答案]D

【发散拓展】

分析下列现象出现的原因

现象1:观察植物细胞时,只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其他结构看不清晰。

原因:视野中的光线过强,应调小光圈或换成平面镜。

现象2: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

原因: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

现象3:观察切片标本时,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

原因:切片厚薄不均匀。

高分点拨

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

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方法如表所示:

项目

低倍镜下

放大倍数为a

高倍镜下

放大倍数为na

视野中一行

细胞数量

c

c×(1/n)

圆形视野内

细胞数量

d

d×(1/n2)


【跟进题组】

1.如图为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的细胞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B.假如该图是用10×物镜与10×目镜观察标本,则看到图像的面积应该是实物的100倍

C.在低倍镜下观察位于视野左下方某个细胞,在换高倍镜前应该把装片往左下方移动

D.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时不要把撕取的表皮细胞放在清水中,以免细胞吸水胀破

【答案】C

【解析】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通过反光镜和光圈进行调节,A项错误;放大倍数应该是长度与宽度的放大,不是面积的放大,B项错误;图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如果图像在视野左下方,在换

高倍镜前应该把装片往左下方移动,C项正确;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有细胞壁,不会吸水胀破,D项错误。

2.(2016·高考海南卷,14)

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

A.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

科410f术有-技4027cb11升12501c91公元5e89ee4d高广软途限3c0c419ee12c优网习司量东件智慧费学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C.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

D.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答案:B

【温馨提示】

(1)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2)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