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考点难点汇总

2018年09月07日 浏览:

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风雷

(1)背景

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③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

(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 )

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⑤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

①5月:北京 学生

②6月:上海 工人

③结果:初步胜利

(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

①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②历史功绩: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

A、同:完成反帝反封任务;

B、异:开端(旧:1840年鸦片战争; 新:1919五四运动)

领导(旧:资产阶级或农民阶级; 新:无产阶级)

思想(旧:三民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

前途(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实现社会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诞生的条件: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南陈北李)

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使建立统一的政党组织任务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中共的成立(1921-7-23)

⑴、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②、思想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东9f75a3b9慧智元-公件科89ed高途a64f有广量学d750优限上升技软学司669c网 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⑵、中共成立的过程:

1)、中共一大:——标志诞生

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

②、主要内容: 确立党的名称;制定党的纲领;明确中心任务;选举领导机构。

2)、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①、时间:中共二大(1922年7月);条件: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分析;

②、主要内容: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③、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⑶、中共成立的意义:

①、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

②、影响: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

①中心任务

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A、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B、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②意义

A、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初步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3、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的原因:敌强我弱(必要性)

(2)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①孙中山个人思想的转变:(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民主革命的失败)

②中共的认识

(二七惨案工人运动受拙,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③共产国际的推动 (马林传达共产国际的意见)

(3)合作的标志:国民党一大 (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①合作的形式:党内合作

②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

国民党"一大"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1925年掀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同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4、北伐战争

①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②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

③结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一切权力归农会;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5、大革命的失败

北伐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帝国主义开始在中国寻找新的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走向了失败,大革命为什么会走向失败呢?我们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来分析:

(1)主观方面:

A、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

B、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

C、陈独秀犯“右倾”错误

(2)主观方面:

A、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事件:“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优根慧智件技6393fd7f公心司669cdceaf0ffbbb9有f0146d87广量是智东9f75a3b9-b3caa8da4c66途a64f量升限上元根软学学d750是科89ed高网

(讲述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历史事迹和屠杀中国共产党的事件)

B、 敌人的力量强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

⑴、合作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孙中山深感人民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

⑵、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方式:党内合作,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⑶、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2、北伐战争

⑴、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⑵、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⑶、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勇敢,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⑷、意义:将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工农运动发展迅速,提高广大群众的觉悟。扩大中共影响,党的力量有所增强。

国民革命的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3、南昌起义

⑴、时间:1927年8月1日;

⑵、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⑶、意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⑴、建立: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率领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⑵、发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下,红军和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

⑶、意义:标志着毛泽东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 【思维拓展】: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启示: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国情出发,来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一切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当时共产国际在中国推行俄国的经验,王明等人照搬苏俄的经验,却使中国革命遭到挫折。

第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5、红军的长征 (1934.10——1936.10)

(1)、原因:

①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②根本:“左”倾错误

(2)、过程:

①、开始:1934年10月

②、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胜利结束。

(3)、影响:

①、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③、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④、长征中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为后人流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思维拓展】:“长征精神”的内涵:

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6、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⑴、内容: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事实上形成了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

⑵、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方法准备——将马克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7、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秋开始-1949年春结束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8、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⑴、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⑵、召开: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展开(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

⑶、内容: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⑷、意义:为新中国成立作了思想上政治上的准备。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⑴、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⑵、国际: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⑶、思想: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 【思维拓展】: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思考:

①、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②、两党分裂和内战完全是国民党反动分子反共反人民的结果,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给帝国主义的侵略以有机可乘;

③、事实说明,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之不幸;

④、希望在历史新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