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

2019年01月11日 浏览: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3.《促进民族大融合》(—改革的影响)

概念阐述

民族融合

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古代的民族融合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汉化的过程

3.从政治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政权封建化的过程

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讲,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民族融合的途径有:友好往来、民族迁徙、反抗统治者压迫、自身改革、和亲等

限东b175e0e0点-科公方技4a1c有网途司4736元优学法件软广b2f77eba升慧

知识结构

影响一:生活方式农耕化: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1.原因:

孝文帝改革;

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2.表现

(1)农业:

生产工具的改进;特别重视耕作技术的功效;(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宁缺勿滥)

重视兴修水利,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荒地开垦,粮食产量增多;

优慧得广b2f77eba技4a1c途公方有是东b175e0e0点元077e19f3-秀8347科软件升学法aa67司4736ef9ab47b网智877b限 人口增多;

蔬菜果木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

(2)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丝织业发展尤其显著;制瓷业有很大发展,如青瓷与南方差别很大

(3)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洛阳多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货币贸易恢复;

对外贸易长足发展,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诸国有商业往来

3.影响

(1)推动了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

(2)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

(3)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成为汉族一部分,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

影响二: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封建化:

是指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阶段的少数民族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各方面。

鲜卑政权的封建化主要指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1.措施:

有是限的广b2f77eba学法aa67网智877b7c48967d途得优秀9135-秀83474f98软技4a1c司4736ef9ab47b公方秀慧得2a376458科东b175e0e0点升件元077e19f3

(1)尊儒崇经,兴办太学(表现;如何理解这一措施有利于封建化: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

(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①含义:

礼乐制度是周代最早对“礼”(祭祀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的规定制度,是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强调和固定。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②措施:孝文帝亲自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废置鲜卑族的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的祭祀礼仪,要求臣民按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

(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表现:模仿汉族官制、修订律令;直接采用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来加强统治)

2.关键因素:

均田制的推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商鞅变法推动秦国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根本措施——废井田开阡陌)

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影响三)

1.表现:

(1)鲜卑牧民成为农民,鲜卑贵族成为封建地主,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2)鲜卑族优秀文化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生产方式农耕化;衣着,出行等社会习俗的变更;生活方式汉族化

总结评价:

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的意义:

学法aa67有是法元077e19f3公方秀广b2f77eba优秀9135科件限的46dc司4736ef9ab47b技4a1c升途得c29c1f18慧得2a376458东b175e0e0点软学网智877b7c48967d-秀83474f98 促进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性质: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影响: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 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什么能成功呢?

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

②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③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