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运输行业投资情况
“十二五”中国经济2017年仍处于结构转型升级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调结构与稳增长”的改革深化、红利释放的等待期,去房地产的大背景要求必须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尽早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来源于基建和制造业拉动已经成为共识。交通运输业作为基建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将实现“总量提升,结构改善”。
总量提升:预计“十三五”(2016年-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16.5万亿,比“十二五”的13.5万亿增加3万亿,增长率22%,年均增长6000亿。铁路、公路、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三足鼎立”。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安排遵循“前高后低”,2016、2017年基数较大,投资维持高位水平,“十三五”后3年缓慢回落。
结构改善:“十三五”(2016年-2020年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兼顾公益属性的同时,坚持效率优先,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占比较高,交通网络规模化效应快速显现。财政部第三批项目2017年落地,高速公路投资3600亿。第四批PPP项目拟于2017年10月公布,预计投资规模将超万亿,项目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在减少政府投资,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同时,有效带动社会资本积极介入。
预计“十三五”交通运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6.5万亿元。比“十二五”的13.5万亿增加3万亿,年均增长6000亿。其中,铁路投资4万亿,公路6万亿,民航1万亿,城市轨道交通2.5万亿,水运1万亿。
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资金来源
从资金来源上看,铁路建设的资金来源有四块:建设基金、折旧、贷款与其他。贷款融资仍较为紧张,但是债券融资“红线”已经突破,融资渠道拓宽,完成投资计划的资金压力并不大。
国家对申请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的财政实力有硬性要求,这为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支付提供了最基本保障。从投资总额/财政收入总额这一指标来看,地方政府财政充裕,若有适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轨道交通建设,并配合一定的债务融资,多数城市不会有太大财政压力。此外,多个城市尝试PPP、BOT、BT以及“轨道+土地”等新的投融资模式,资金来源日趋多样化,有效减轻财政压力。
三、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投资机遇
学0ff9心45d8件d040径公途4fee优81c9217d科得元慧40cd习网99e4得4850习司4e18技4ddd有秀习af80限88f87367习东学4921-法3af3软学升广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安全环保、节约土地和能源等优势,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化中出现的交通拥堵、土地稀缺、能源紧张等问题。因此,轨道交通在各国有实力大城市都获得较好发展,并逐渐成为公众出行的重要方式。
国内需求渐趋刚性,经济疲软使政策处于释放期。我国目前面临同美国上世纪同样的问题,城市化推进、汽车保有量迅速上升,一、二线城市公共交通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轨道交通建设需求日益迫切,并逐渐成为刚性需求。此外,近期内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保增长政策的一部分。轨道交通政策呈逆经济周期特点,目前经济疲软,政策上大力支持轨道交通建设,9月份大量轨道交通项目的集中批复即是例证。
国家对申请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的财政实力有硬性要求,这为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支付提供了最基本保障。从投资总额、财政收入总额这一指标来看,地方政府财政充裕,若有适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轨道交通建设,并配合一定的债务融资,多数城市不会有太大财政压力。此外,多个城市尝试PPP、BOT、BT以及“轨道+土地”等新的投融资模式,资金来源日趋多样化,有效减轻财政压力。
我国大城市数量较多且分布广,决定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呈现出分散化的特点,建设区域将不断扩展。预计2020年前将新增里程6000多公里,年均增加650公里,年均投资超过3000亿元,其中土建投资达到11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