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 × )
点拨: 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社会实践。
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
点拨: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
点拨: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科方学有法优762e司180ead51软2b21网限升-a1a6慧元心公秀心技东广61e9件a96b660e上途
4、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 )
点拨: 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5、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 )
点拨: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简单地说认同传统文化。
6、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 × )
点拨: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7、文化创新的主体是文化工作者。( × )
点拨: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没有区别。( × )
点拨: 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
点拨: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
东有法广61e92598567db6d7升865c途径司180ead514dfe秀秀3a68方-a1a6习学限b89b网35e9软2b21法优762e48d2的b0a1公秀心得ef0d技件a96b660e上元心b17bdbad径科方慧
点拨: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4、中华文化呈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 )
点拨: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 )
点拨: 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6、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
点拨: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7、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定力量。( × )
点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决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