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高考全国I卷
)
3.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答案】A
【解析】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
点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特点
经营形态 | 管理方式 | 产品及流通方式 | 劳动力 | 地 位 |
官营手工业 | 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 |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 |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
私营手工业 |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 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 | 私营主雇工 | 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
家庭手工业 | 农户的副业 |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 | 农民自身 |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