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职称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合理的形态分布,教师群体的职称最合理的形态应该是橄榄型,而非现在的金字塔型,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形态。
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社会形态是橄榄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富豪再多不代表社会富裕,中产占比越大社会越合理也就越富裕。教师职称也应该是中级越多,分布越合理。
广司技上智元ad55升优有限途dbb37ba2学公cb7a97cd东网科件软慧-
一名教师,如果干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是初级教师,这说明这个职称制度错上了天,没有一名老师干了一辈子教师,中等都达不到!
学限法广网学东慧高-元ad55有司途dbb37ba266f196bd技上智件c8e62a29优科34253eab软升径公cb7a97cd
为何造成这种状况?就是所谓的岗位指标设置造成的,以岗位设置为借口,严格控制包括中级职称的指标数,这绝对是一个错误。高级职称需要控制,但中级职称不应该控制,这样才能形成橄榄型的合理分布布局。也就是说,任何一名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其教龄达到约10年左右时,就应该水到渠成地取得中级职称,不应该有一名教师以初级教师身份退休。初级教师只能是新入职者向中级教师的过渡,担任的时间应该不超过5年。
评不上高级教师可以,但评不上中级职称,是如论任何也说不过去的,这完全是制度安排上的问题。这种严控中级职称指标的做法一天不取消,职称制度就发挥不了正面作用,只会起到反作用。
中小学教师职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评审的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上一个问题导致的。试想,如果指标放开了,评审就不会那么拥挤不堪,该晋升的必然会晋升,谁还会挖空心思钻空子做假材料呢?完全没有必要嘛。
综上,笔者认为,打造橄榄型职称分布形态,是改变现行职称制度受到普遍吐槽的牛鼻子,彻底放开中级职称指标,适当控制高级教师指标,缩短初级职称任期,就能解决好职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