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2018年的“自主招生”情况:根据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90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其中77所院校全国范围招生,13所院校在本省内招生。除去“云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黑龙江大学”四所大学,其它参与“高招”的学校皆是“双一流”。
其中,清华自主招生及领军计划、北大博雅计划共确认录取2001人,总计有489所中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方式进入清华、北大学习。
现在,针对火爆的自主招生,2018年底,教育部门终于发布严厉的“十项严格措施”:要求高校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简章,科学合理的确定报名条件,突出强化对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以预见,新规下的“自主招生”,会使优秀学生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那么,怎样做才能提前获得进入大学的名额?
一、注意申报时间,材料做好万全准备
注意各大高校的网站内容,尤其是涉及“自主招生”的相关信息。通常,高校的“自主招生”时间和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①3月初:参加自主招生的高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可以到网站上阅读,或者与就读学校联系索取。招生简章一定要认真读三遍,避免误报和漏报材料;
②3月:意向考生在网络上提交申请材料。有些申请材料需要学校盖章,某些高校需要提供的保荐信必须资格校长签字才有法律效力;
③4月:高校审核考生递交的各类材料;
④4月底:各高校公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名单;
⑤6月7-8日:考生参加高考
公4c1f优途上软慧元法d24c限法广4066升心秀-8a5a4585司学b82f有东网的科4b2cca06法心技得b290e232习befd件d8d8a57f
⑥6月10-22:考生参加申请高校举办的考核,有笔试和面试环节来对考生的水平做验证⑦高考分数公布前:高校确定资格名单并予以公布
⑧高考分数公布后:考生填报志愿,高校录取
优秀的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帮助下完成相应的工作:写好自荐信,认真看懂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做好参加高校报考的准备事宜。尽可能避开一些不法中介。
二、是不是分数优秀的学生就可以参加自主招生?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要参加自主招主,取得迈进名校的名额,首先一定要参加竞赛,通过竞赛获得省级以上的大奖。希望通过竞赛赢得“自招名额”的学生,或者荣誉傍身,或者单科能力突出,足以应对竞赛的学生都可以尝试参加相关竞赛。
元法d24c东方件d8d8a57f途上限法ebd0网的慧5f5fb7fe有学b82f4b76公4c1f技得b290e232习befd-8a5a4585科4b2cca06法心司升心秀根优广4066软 但是注意:参加竞赛并获奖的学生皆是“精英翘楚”, 意向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教育考试院网站报名。如果没有足够实力,学科成绩不突出者,或者没有达到高校报名条件者,建议回避。具体的四项建议请学生参考:
①高一:可以有意识地选择1-2门竞赛科目参加培训。
②高二: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动手准备竞赛事项。
③有意向自主招生的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在5月份、6月份的时候一定要关注高校官方主办的自主招生夏令营,或者国庆前后,11月、12月份高校发布的自主招生冬令营。
④针对高一、高二的学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庆前后会发布少年班和创新试点班的报名通知,参与者的条件和标准等内容规定的非常具体。
三、哪些赛事能够通过“自主招生”高校的认可?
颁布的新政中,尚未对“竞争赛事”的标准和规模做出进一步明确规定,但是从以往情况分析,能够得到名校认可的“竞赛”有四大类:
1、含金量最高、最容易得到名校认可的是每年的数理化、生物、信息“五大奥赛”。获奖者一般可以得到下面的优惠待遇:
但是,不能保证每一位获奖者肯定会得到上述招考优惠。一般而言,如果能够参加全国一些高校,诸如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大学举办的竞赛夏令营、冬令营集训的学生,都是选自省级竞赛中一等奖获得者,在集训过程中“优中选优”,获得“自招”优惠的机会更大。优胜者将会升入国家队,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学科的奥林匹克赛事。因此,想获得保送清华北大的机会,参加这类的集训活动必不可缺。
2、根据往年自主招生简章分析,有54所高校对自主招生报名条件中列出对文科类奖项要求。其中“四大文科类竞赛”需要重视。
3、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举办一届,来自全国的选手携带各自的研究项目参加共计11个学科的竞赛。该赛事每年申报时间在“五·一”前后,目前有清华北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1所高校认可竞赛结果。但各高校的“自招”条件对竞赛的标准要求不尽相同。
4、国内其他一些有含金量的科学竞赛:例如,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全国总决赛等竞赛活动的奖项结果也会得到国内几所高校的认可。其中,5所高校承认的竞赛名称和标准参见下表:
国家规行“自主招生”,但高校的政策和模式不会改变,但是“自主招生”的综合评价标准会有一定程度改变,对优秀学生而言,这是更好的锻炼和发挥机会。对这些学生而言,提高素质是根本,毕竟全国最高学府并不是单纯以学业成绩论英雄,特别是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