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竞赛,需具备4大特质 希望为资优生提供成长土壤,做好通识教育是底线
公径优元科广件慧-秀有b9604361学技升司东4193网9c69途软限
杭州日报 前不久,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在郑州大学落下帷幕。至此,今年的五大学科竞赛已全部结束。近年来,五大竞赛越来越热,每次一项竞赛结束,都会成为教育圈的热点话题。竞赛为何会这么受关注?到底哪些人适合竞赛?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竞赛?记者也跟大家来聊聊这个话题。
加分取消后竞赛仍然受到关注 名校自主招生竞赛是重要参考
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是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竞赛,包括数学、物理、信息学、化学、生物五门学科,要求参赛学生有极其灵活的思维,同时对知识掌握有很高的熟练度。
其实,竞赛曾一度遇冷。拿浙江为例,2011年高考加分瘦身,学科竞赛获奖者的加分资格仅限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分值均由20分降为10分,省赛区获奖者不再具备加分资格;2014年,国家实行高考改革,保送生政策大幅度缩紧,只有获得全国性奥赛一等奖并被选入国家队,才有保送资格,同年,教育部出台文件要取消学科竞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
学途5d665d38法东41934b31秀升得慧法科公径软8e45网9c69-秀方元4f9e有b9604361fd4a是优9042技广司483b件限
取消加分后,为什么竞赛受关注的程度反而增加了?一个风向标就是,这些年,北大、清华等名校在录取过程中,把越来越多的名额投向了自主招生,而在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评价体系里,竞赛获奖是重要参考。
通过高考裸考进名校的名额越来越少,分数线也越来越高。过去竞赛获奖只能加10分或20分,而这些年除了进国家集训队可以获得北大清华的保送外,自主招生普遍降10—60分,最高能降到一本线录取。
网9c69司483b径慧法软8e45技东41934b31秀元4f9e科学广途5d665d38法-秀方8bb0有b9604361fd4a是西限860c3bbd优9042件59bc学升得公径
所以仅从高考升学的角度讲,竞赛的“价值”越来越高,这也使得加入“竞赛大军”的学生数量有增无减。学科竞赛并不适合所有学生 搞竞赛需要具备4大特质
最近坊间关于竞赛的消息一直不断,不少消息都指向教育部门对竞赛生的优惠政策可能有变。记者也咨询了一些竞赛教练,他们的回答是,除了进了国家集训队可以确保保送北大清华外,其他的自主招生政策并不明朗。
“如果政策真的有变,对竞赛来说或许也是一件好事。”杭二中主管竞赛的副校长陈钧,辅导化学竞赛已经23年,培养出了不少化学尖端学子,也见证了竞赛大环境的起起伏伏。他坦言,这些年竞赛的功利之风越演越盛,也难免大家对竞赛产生一种妖魔化的观念。
“竞赛的初衷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因材施教,主要面向中学里那些国家大纲教学已经无法‘吃饱’的资优学生,让他们能进行更高水平的学习,从而为进入大学奠定更好的基础。”陈钧认为,竞赛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即便在杭二中,每年新生进来,虽然有一半的新生会来听竞赛的课,但半个学期后,每个竞赛学科就只留下几十个,再往后数量还会减少。
在陈钧看来,参与竞赛的学生必须具备多项特质:学有余力、有学科特长,有稳定的心理素质以及有攀登高峰的勇气。前两点很好理解,而后两点,陈钧说,搞竞赛真的不轻松,学生们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而且要经历学校、省赛、全国赛等一轮轮的选拔,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很难坚持下来。
希望不搞一刀切 为资优生提供成长土壤 反对为竞赛而竞赛 做好通识教育是底线
公径9e01361e心4f24慧法心81b0优9042b7f8f35f升得9207得有b9604361fd4a是西量学科学智3fdd1d9e东41934b31秀法73ab69a8智软8e458bc35ee6b0e2d588-秀方8bb0法司483b径点量广技7bd4581a径限860c3bbdfe47件59bc16fe67a7途5d665d38法网9c69205a7381元4f9e高高 对于竞赛,我们该如何理性地看待?陈钧说,竞赛的最终目的绝不是为了金牌和升学,我们也不该仅盯着那个排行榜。
陈钧竞赛教练生涯里培养过的竞赛生有上千名,不是每一名都获过奖,但他们都有不错的成长。“郎平说人生不一定要赢,而是要努力去赢。无论最后成绩如何,竞赛的准备及参与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意志品质都会有很大提升。无论以后在哪个领域,成功的思维路径和所需的意志品质都是相通的。”
陈钧举了个例子,前些天他微信跳出一条信息,是他曾经的竞赛学生林欢的妈妈发来的,这是一份成绩单,上面显示林欢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过去两年成绩排名全年级第一。林妈妈坦言,很庆幸儿子在二中参与竞赛的三年,让他获得了很好的成长。
“我们国家要成为创新大国需要人才,而能从五大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都是理科尖端人才,他们将是未来国家强大的后备力量。希望全社会能给他们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一刀切地否定竞赛。”陈钧同时也坦言,特别反对为了竞赛而竞赛,甚至为了竞赛孤注一掷而放掉其他学科,学生首先要学好通识教育,这也是高中教育的底线。“所以看待竞赛,还是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