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探索“探究式—小班化”课堂

2019年01月08日 浏览:

软448888b1习4def慧元有东广-学科径a497件7c59技西费途的升e5173885公高司限87fc优网


七八个学生围桌而坐,老师则走下讲台不时与同学互动交流,原本单向传输知识的课堂变得热闹,师生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是四川大学“探究式—小班化”课堂的一个场景。课堂是教学主阵地,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课堂改革是重要抓手。

所谓“探究式+小班化”课堂,就是把学生编成25个人左右的小班,开展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激发想象力、培养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据川大教务处负责人介绍,为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自2010年起,新生进校就按25人编班,大学英语率先按照小班组织教学。以“大学英语(创意阅读)”为例,在控制班级规模的基础上,改变以教师讲授+简单提问回答的教学方式,把课堂及课外学习与实践加以统筹设计。依照开放性、挑战性、体验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讨论、案例、问题、游戏等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四川大学“探究式—小班化”课程9024门次,占到课程总量的70.5%。

网慧东学有软448888b1习4def点件7c59学习-司限87fc科径a497a94a广公高途的技西费升e51738851a97e132e4ac元47bf优

元47bf法优dd5fb080网件7c59学习途的af26科径a497a94a高学-是是司有49a9软448888b1习4def点广c9d9417a升e51738851a97e132e4ac东径技西费慧a770限87fc公高

学业考核是学生学习方式的牵引,针对应试教育造成大学生普遍以获取考试成绩作为主要学习目的的现状,四川大学还通过“全过程学业评价—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从两个方面着力改变:一是督促学生全过程参与学习,不能“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应付期末考试;二是改变单一标准化考试所导致的死记硬背式学习,让学生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获得高阶认知能力。

按照要求,学生的期末成绩占比不能超过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平时考核不少于6次,因此,“平时不努力,期末突击复习”在川大已成“过眼云烟”;考核形式多样化,小论文、小设计、读书报告、调查报告、实践活动、文献查阅和研读等均可作为评价内容,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记忆式”学习向“想象式”学习转变,激发他们去异想天开、创新创造,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今,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宿舍、走廊、花园……处处都是学生交流互动、学习探讨的身影,“小班化”课堂改革已经从一项制度设计,走进广大师生心中,成为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