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记忆)
①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②“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尊重文化多样性)。
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
①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文化的知识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3)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软91e69753智网的-广慧西东件2832bb9c有优根的术法公4eae科上途径司20aca41e896c学df7843394fcb术升限量元6558a0c1f18e696e技根b0ccd66518cf (4)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力量之源。
(5)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如何理解爱国主义这一核心?(记忆)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
(2)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 一致的。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知识整合:某一具体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某某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2)某某精神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使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广455547d5网的费技根b0ccd66518cf途径426b件2832bb9c费e38c4af6费软91e69753智东升学9fab慧西365c法41d9司20aca41e896c4ee6上-习8740科上得有公4eae点限量6164bbf2点元6558a0c1f18e696e量学df7843394fcb术优根的术法 (4)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5)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