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 中国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2019年02月26日 浏览:

第2课 百日维新

1 变法救亡呼声再度高涨

1.导火线: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2.表现

(1)康有为向光绪帝上万言书,呼吁及时变法,革旧图新。

(2)1898年1月,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五位大臣会见康有为,康有为指出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康有为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并提出了具体变法措施。

(4)康有为进呈《俄彼得变政记》和《日本变政考》两书,为光绪帝提供实施“变政”的样板。

(5)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保国会。在其影响下,保滇会、保浙会、保川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康梁等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以康梁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 百日维新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实行维新变法。

2.内容

(1)政治方面

①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删订则例。

②开放言路,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③废除旗人靠国家供养特权,允许他们自谋生计。

④整顿和澄清吏治。

(2)经济方面

①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保护和促进农工商等各业的发展。

②改革财政,编制预算方案等。

(3)军事方面

①用新法精练陆军。

②添置兵舰,扩建海军。

③裁汰旧式军队。

(4)文教方面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

慧9d0e术优的限高根-元有学高公技bdb3科a039f717c668升东软网4c22广途8c748c1f司学件 ②设立大学堂和各级中小学堂,派遣留学生,实行新式教育。

③设立译书局,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④奖励创新性著述。

3 评价

(1)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2)没有触动清朝的统治基础,改革不彻底。

(3)在维新派的推动和光绪帝的督导下,有些新政得以实行。

(4)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

如何看待光绪帝支持变法这一事实?

光绪帝支持变法除了救亡图存外,还有另一个目的,即巩固封建统治,利用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因此在涉及改革的根本问题时,光绪帝的阶级本质暴露无遗。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戊戌变法是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场政治活动。救亡图存是其首要的历史使命。

2.维新变法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与要求,是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西方器物递进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深化。

百日维新的特点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