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的未来需要什么样特质的人才?

2019年04月12日 浏览:

众所周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制造的兴盛,当前这个时代里,也只有制造业才能承载中国这么大体量的人口,而中国制造的兴盛方略自然就是国家的制造2025战略——三大阶段、九大任务。

作为当下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制造企业,该如何在制造转型升级浪潮中生存和发展?在若干要素中,笔者认为最为根本、最为基础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选对人才的问题,这个原因是不言自明的,企业的任何决策与执行的原始点都源于各级领导管理者。如何选对人才往往受限于两大方面的影响:

一是宏观层面的趋势。影响的是长期的大趋势,决定着未来10年以后的格局;

一是微观层面企业与行业的发展阶段、竞争态势。影响着短期的走势,决定着未来3-5年的发展。

最为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两者都能兼顾,从而实现基业常青。如果只是符合宏观趋势,则可能是前程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出师未捷身先死; 如果只是符合微观态势,则可能多年努力付之东流、一朝回到解放前。

我们立足于为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为此我们作了一些研究与思考,今天借此机会与我们的读者分享,因为篇幅所限,大多数的过程会略过,简略分享我们的研究与观点,权当抛砖引玉,欢迎指正。

首先我们认为,中国智造在未来十年内将呈现一个野蛮发展的阶段:

装备制造与信息化业的大洗牌。

巨大的未来市场前景号召着千万计的装备与信息化公司诞生与灭亡。在普遍同质化、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非标准化的背景下,价格战在大多数行业领域往往难以避免,在5-10年后每个细分市场将完成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过程。

传统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化转型时更新装备系统将可能付出高昂的学费。

慧秀网司f1e5967a限f19f技升习96593d1f途点件46805c09秀广心有16d2cd79-公东9eae4c0b3fcf1494元科法软术学优

我们不能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简单等同于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改造。在这过程中系统技术选用不当、项目范围时机不当、选择的系统实施方不当等会让传统企业付出更多的学费,上了系统不能达到预期的情况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这将给本已困难的制造业雪上加霜。因为面对市场上眼花缭乱的宣传与技术更新,传统制造企业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能力进行有效的鉴别与决策,加上传统制造业的成本思维,在价格与服务的诱惑之下,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产品技术或概念更新与制造装备更新的双重影响下,企业战略策略选择将更加困难、试错成本将急剧增加。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企业技术更新与研发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今年可能适销的主流产品明天可能已是过时的呢,原本只在电子业存在的产品快速迭代模式,将随着互联网+以及跨界融合创新的兴起进入到传统产品的制造领域,产品之间的边界将趋向于模糊。这个变化还不会这么快形成主流。但是制造装备与物流的技术更新将会优先来到,今天还算先进的系统,明天可能就会被更具效率的系统所取代,后发优势将在长时间内存在,这给企业决策带来了更多的变量。

企业人才知识结构面临巨大的挑战,被动学习成长过程中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过去在传统制造领域越是成功的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将越大,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企业间的许多传统优势将不复存在,而直面的竞争将加速企业成长或衰退速度。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史无前例地产业、技术、文化、政治和经济变化,在我们教育体制严重滞后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资本力量的崛起。

在相对变化缓慢与稳定的工业时代,资本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然而在这个工业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变迁过程中,大量的不确定性给企业资金层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资金,这个时候资本的力量就会得到凸显,正如战争年代中对将军与武器的渴求一样。所以企业在这个时候应当比以往更加积极地关注资本的力量。

……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面对智造未来,我们需要的不是挥拳埋怨或是把头埋入沙子,而是要走出家门,广交四方友,这是抬头看天。也要关上门窗,勤学又勤问,这是低头潜行。笔者认为,要想在未来竞争中取得优势和胜利,未来的人才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热爱工作、认真务实、喜欢变化与挑战。

升习96593d1f-广心途点4aca东9eae4c0b3fcf1494慧秀学4adc有16d2cd79限f19f件46805c09秀edeff3fa网技司f1e5967a元心科法得优软术公

安于现状将没有出路,只有喜欢挑战,能在工作中体会到快乐、认真务实的人才才是能够推动企业继续前进的人才;

善于学习、心态开放。

不同的个性特质决定了其工作与学习的态度,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要求企业人才要更加具备学习与开放分享的心态,这不仅是对于中高层的管理层要求,也是对基层员工的要求;

善于沟通、富有魅力。

因为变化与发展需要,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合作方、政府、机构等之间的交流都将更加频繁与深入。随着企业经营与模式的多样性、产品技术、制造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融合跨界趋势越来越明显,客户对产品的认知更加困难,对品牌的忠诚度受到冲击,其决策更易受到当下感受的影响。无论在企业经营管理或产品服务营销领域,体验与关系的作用将更为突出。这种变化显然需要更多的影响力,所以善于沟通、富有魅力的人才更加受欢迎。

复合型知识结构。

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至少具备2-3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而且相对来说其学习能力与开放心态更加有利于其更快地学习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这样的人才更加适合企业发展需要。

具备重要资源人脉。

企业的竞争要素向来离不开各类资源,而人才恰恰是资源的链接者与间接或直接拥有者。企业在发展中应当注重吸纳一些对企业发展有用的资源人脉的人才,哪怕这个人本身的能力素质不高,也是必须加以重视的。

广心术途点4acabfc1升习96593d1f8c08元心司f1e5967a-术48ad网公费科法得4223有16d2cd79软术件46805c09秀edeff3fa4228优9df0智心慧秀点限f19f9d42技学4adc东9eae4c0b3fcf1494
……

当然,企业发展过程中仍是需要更多其他特质的人才,但就发展需要的重要性而言,具备以上特质的人才其重要性更高一些。企业可以从系统工程、工业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具有跨界特点的工科类专业中寻找合适的人才种子。企业拥有这样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在同质化中寻求差异化,在产品快速更替中抓住发展的机会窗。抓住转瞬即逝的发展机会,带领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