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资源的价值
价值 | 含义 | 资源类型 |
美学价值 |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度假、疗养的主要目的 | 自然景观 |
科学价值 | 自然风景名胜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 自然景观 |
历史文 化价值 |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 人文景观 |
经济价值 |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
2.旅游景观欣赏
(1)选择观赏位置。
观赏位置 | 旅游景观 | 观赏效果 | |
远望 | 高处 | 峰峦 | 雄伟、奇特 |
丘陵地区的梯田 | 高低错落、线面结合 | ||
江河、大海 | 旷景 | ||
故宫 | 宏伟气派 | ||
近看 | 平视 | 城市中的湖泊 | 小巧精致 |
俯看 | 较小的湖沼、池塘 | 水中倒影之妙 | |
置身其中 | 山水组合景观 | 船动山移、如游画中 |
(2)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型 |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
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 清明踏春、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蜡梅;杭州西湖——春季最好;北京西山观红叶——金秋时节最佳;黄山、庐山——宜夏季观赏 |
随气象和时间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 日出、落霞之美,溪泉的水汽蒸腾,林间的浓绿欲滴,山石的云雾缭绕,奇峰的霞光照耀——朝暮观赏;浙江的钱塘江大潮——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四川峨眉山的佛光——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出现 |
人文景观 | 赛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举行 |
(3)抓住景观特点,情景交融。
①把握景观的美感特征: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
②以情观景:综合感受、发挥想象、情景交融(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求质求真(悦形怡情→精神升华)。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思路
分析角度 | 评价用语 | |
游览 价值 | 资源质量 | 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
集群状况 | 该旅游线路景点类型多样,共同组成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 |
地域组合 | 周围无雷同的景点,地域组合好(或景点雷同,有相似景观,地域组合差) | |
市场 交通 | 客源市场 | 距经济发达地区近,客源市场广阔(或远离经济发达地区,距客源市场较远) |
可进入性 |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开发价值大 | |
基础 设施 | 接待能力 | 区内食、宿、行、娱、游、购等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或不足) |
环境承 载力 | 区内用地广、布局合理和环境承载力强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香榧是一种名贵干果,因其原产区和主产区在浙江诸暨东北部的枫桥地区(位置见下图),又称枫桥香榧。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园,每年夏季以举办“香榧节”为契机,吸引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的游客。
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
答案原因:附近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区域交通便利;与周边城市相比,该地附近多低山丘陵,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自然环境较优越,适宜避暑;品牌影响不大,难以吸引省外游客。
二、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规划的设计要求
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如下表所示:
交通 规划 | 景区交通 线路规划 | 旅游景区一般是以一个或几个紧邻的主要景点为中心,通过公路、河道、索道和人行道等交通线,将周围若干景点相连而成的。因此景区交通规划首先要方便游览各个景点,保证交通的便捷、经济、安全、可靠 |
旅游交通 工具规划 | 合适的交通工具可以加快旅游速度、缩短旅游时间、减轻旅游疲劳。某些交通工具(如观光马车)具有娱乐性质,可以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作用 | |
服务设 施规划 | 规划目的 | 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是为满足景区服务业的需要兴建的,它们是整个景区的组成部分 |
规划要考 虑的因素 | 要与交通线连接,注重交通的便利、快捷 | |
尽量在旅游景区附近选址,以方便旅游者 | ||
有的服务设施需要集聚,有的需要分散,布局时需要具体分析 |
2.旅游活动设计
(1)收集旅游信息。
(2)选择旅游地。
(3)制定旅游活动计划。
旅游活动计划包括的内容有:旅游地与旅游活动主题、旅游线路设计与旅游日程安排、经费预算、物品准备与注意事项等。
(4)设计旅游线路。
3.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1)地形:陡峭、复杂影响行进安全;攀越高山要防寒、雪、缺氧、紫外线等。
(2)气候:雷电、洪水;热带旅游防止中暑、晒伤、食物中毒。如沙漠探险中缺水、高温、日晒、风沙、易迷路等问题;雪山、极地探险中的寒冷、暴雪、大风等问题。
(3)水文:河谷、湖滨等地蚊虫侵扰;溺水;洪水。
(4)生物:植被茂密且人烟稀少,易迷路;丛林观光——热、晒、湿、虫、病等。
(5)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暴雨、山洪、台风等气象灾害。如峡谷徒步应防范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6)交通、疾病、旅行社和景区。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冬季银装素裹,无边的林海雪原,“乌兰布统坝上草原+经棚蒸汽机车+达里捕鱼节+达日罕骆驼节+金山岭长城”八日行程,下图示意图示区域近五年冬季(12月至次年1月)人气最高摄影旅游线路。
分别列举两例线路上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并阐明该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的依据。
答案旅游资源:飘雪、云雾、林海、雪原;篱笆、马群、冬鱼、驼文化、长城。依据:从旅游者的出游愿望与能力看各景点摄影题材丰富,独特;社会经济发展,客源经济承受能力强,客源丰富。从旅游资源条件看各旅游景点独具特色,集群程度高;以北京为交通集散中心,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强,具有合理的最小旅游时间比;与南方地理环境差异大;线路成熟,安全性高。
三、旅游与区域发展
1.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拉动经 济发展 | ①发展国际旅游,增加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业回笼货币、稳定市场;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
促进社会 文化繁荣 | 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③促进文化交流 |
影响区 域环境 | ①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②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
2.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措施的实施必须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前提。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如下表所示:
保护策略 | 具体措施 |
法律法规 | 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法规 |
工程建设 | 建设排污处理设施;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禁止实施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 |
旅游项目评价 | 评定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
旅游环保教育 | 倡导绿色旅游;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
生态旅游 | 约束个人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简述全域旅游的特点和我国推广全域旅游的意义。
答案特点: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意义:有利于提升人们生活品质;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我国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