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巴黎圣母院被严重烧毁! 相关考点都在这里了

2019年04月23日 浏览:

位于法国首都的巴黎圣母院,4月15日傍晚(当地时间)发生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

据现场传来的消息,大火从当地时间下午6点50左右开始,消防员及时到达现场,但因地势不便及教堂尖顶过高,大教堂内部古老木制结构无法承受过量水分重量,因此灭火行动十分艰难,大火蔓延大教堂中庭,教堂尖塔倒塌,直至午夜时分灭火行动还在继续。众多当地市民在夜色中祈祷,法国媒体称这是一个无法令人相信的悲剧之夜。

据法国媒体报道,火灾可能是由巴黎圣母院的内部修缮施工引发的。法国检方表示已经开始对大火原因展开调查。据最新消息,消防队员称,巴黎圣母院主体结构被“拯救”,主结构整体保存完整。

理论分析

1. 文化创新的途径和要求

根本

途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古今

(纵向)

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要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中外

(横向)

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方向

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改革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区别开来。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只有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才会更具有生命力,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的多元趋势不可逆转,多元的世界文化使人类的精神领域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3. 尊重文化多样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每天都有大量具有古老文化渊源、蕴涵、独特文化特性的遗产正在消逝。因此,人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显得尤其重要。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

(3)尊重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对待不同的文化坚持一律平等的原则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各民族人民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各民族的平等是实现世界文化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同时,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看到,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同时,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应得到更充分的关注。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但要吸纳外族的先进文化,同时也必须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这样才会更具生命力。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观。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多元的世界文化使人类的精神领域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思维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愿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参考答案:

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的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