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儒风君
孩子如一张白纸,父母是最先在纸上落笔的人。
父母应当教会孩子的东西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稳定的情绪。
01
好情绪,源于好教养
情绪是教养的外在表现。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教养。
通过一个人的情绪,侧面看出的也是这个家庭中的家教。
父母情绪稳定,孩子性情温和;父母情绪不稳定,孩子则更容易性格偏激。
《增广贤文》有言:大家礼义教子弟,小家棍棒打儿郎。
传统的教育思想,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或是暴戾,又或是胆小畏缩。
优技费元件有科9bb6学软-慧司东450b西网限4b4f途点升广8ee1公
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首先要控制好情绪,尽量避免使用怒骂、体罚等方式解决问题。
情绪是会相互传染的。笼罩在家中的脾气,也将成为套在孩子心上的牢笼。
梁启超共有九个子女。身为一位父亲,他深谙“情绪教养”之道。
日常跟孩子们讲话,语气一贯温和。可如果孩子违反了家风、礼节,他也会严厉训诫,决不姑息。
在他的教养下,梁家成为了近代史上名副其实的“精英”家庭,九个孩子多毕业于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院校,或远渡重洋去哈佛大学、西点军校等知名学府求学。学成归国后,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有一番作为。
02
好情绪,培养好人格
越是情绪化的人,越容易失去理智。动辄对他人过度依赖,又或是无端伤害。心情好时恨不得昭告天下,心情不好就向身边的人大吐苦水。
坏情绪最好不要挂在嘴边。曾国藩说:“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然也。”
牢骚太重的人,路不会太好走。如果不去反思自己,不去改进和提升,失败将在所难免。
公学有东450b西得科9bb6技费优径途点-件广8ee1司网元e328423e慧升212fe6d5软限4b4f
成熟的人,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人世间的是是非非,都是俗世的见解。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为是非所累。梁启超五十四岁时,曾因病住院。他在家书中写道。
“大孩子、小孩子们,你们猜我现在干什么?刚被医生灌了一杯草麻油,禁止吃晚饭。活到五十四岁,儿孙满前,过生日要挨饿,你们说可笑不可笑。”
“我这封信写得最有趣,是坐在病床上用医院吃饭用的盘当桌子写的。我发明这项工具,过几天可以在病床上临帖了。我写这封信,是要你们知道我的快活顽皮样子。”
有教养的人,懂得如何化解自己的情绪。既不伤及自身,也不牵连他人。
林语堂曾讲:一个没有多余情绪的人,是会带给人安全感的。因为他不伤人,也不自伤。不制造麻烦,也不麻烦别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持戒。
03
好情绪,引领好人生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遇事难免会有情绪。有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控制不住情绪。
人在情绪失控时,往往会做出冲动之举。做不了情绪的主人,就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情绪虽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质量。良好的情绪,能够带来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一种积极的人生观。
能够控制情绪的人,也能从容把握自己的人生。
梁启超曾在一封家书中写道。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它。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这一点你们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习。”
“怒所不当怒,是怒鬼迷。”王阳明说,不该发怒的时候发怒,就是鬼迷了心窍。
论语里孔子喜欢颜回,夸赞他说“不迁怒,不贰过”。我们对待亲近的人很容易迁怒。工作学习中的不痛快,憋在心里,然后找个借口,发泄到朋友、家人身上。
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自己的本能则是一种修养。
管理情绪很难,但却有益于身心。做个情绪稳定的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而真正明理的家庭,父母都以慈爱当家。家是坚强的后盾,家是可靠的港湾。
身后有了温暖的家庭,人生才能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