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纠正: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5.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纠正:防灾减灾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是顺从自然。
16.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纠正: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17.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纠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18.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
纠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纠正: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
学a0bc方件4ce5司西广元慧有1419技优软点-8aaf途32ed限网176c8744升秀科07e5a453是公得费东
20.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纠正: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
纠正: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纠正: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纠正: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24.意识是大脑的机能。纠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纠正: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6.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纠正: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27.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纠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28.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纠正: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29.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纠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30.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纠正:认为意识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观点。
31.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纠正: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32.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纠正: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3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纠正: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34.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纠正:实践决定认识。
35.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公得费bd98优心东法科07e5a453是秀慧b35a的b5c7元435e司西西软点a6a2高4f3ed008点1686da97有1419901c限途32ed学a0bc方径-8aaf技升秀方件4ce5f7fc广4504网176c8744费
纠正:认识的发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的水平与程度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
36.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纠正: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37.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
纠正: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8.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纠正: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39.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纠正: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40.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纠正: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41.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东法司西西升秀方-8aaf限根元435e4e25慧b35a的b5c7径有1419901c公得费bd98心bb852156秀途32ed9c85优心科07e5a453是秀技学a0bc方径49ad软点a6a2高4f3ed008点1686da97ec877f23广4504件4ce5f7fc网176c8744费
纠正: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4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纠正: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间接经验。
43.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纠正: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
44.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和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纠正: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间接经验。
4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纠正:实践才是唯一标准。
46.“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纠正:“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47.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纠正: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8.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是无条件的。
纠正: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真理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