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收入与分配知识点归纳

2019年07月25日 浏览:

收入与分配

1.我国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方式主要有:

(1)按劳分配(公有制)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3)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和管理等。)

2.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完善分配政策,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加强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调节财政支出,保护中低收入者的经济利益,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元4577网司高优慧公有8212技e81e5505途升30a8d74f径学学广点件东-ef02a688限科软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使更多的人特别是中低收入者能够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3.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

(1)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第二,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2)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4.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有哪些?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和分配政策。

5.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

6.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增值税——对企业的增值额征税。

元4577学途4d5d件4e56径公技e81e550540d6司高优广点有8212慧西限东7748ef2b-ef02a688上升30a8d74f径学b612软学网学科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7.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8.公民如何做到依法纳税?

(1)公民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

(2)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