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基因的分离定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优径有软东途技9388-公司元学429a限方广3e824f99秀慧升点网b84b件科
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②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③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④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
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易错点
1、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隐性性状
隐性性状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所得子 一 代中没有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不是“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而是研究者“只关注了一对相对性状”。
不存在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生物。
3、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理论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中有一半是纯合子。
4、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相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是纯合子;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是杂合子。
5、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
基因包括核基因和质基因两类,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核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质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是不相等的。
6、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学429a元是软8ee3慧公智司费术件4670dec134ef限方b565技9388费广3e824f99秀a1da优径途有升点习5010网b84b-科cde0东
二者的细胞学基础不同;前者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后者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7、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可能不同。原因是环境条件不同。
8、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可以不同。如,在完全显性时,含有相同显性基因的个体。
9、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
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完全可能相同。如,在完全显性时,含有相同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以不同。如,在完全显性时,隐性纯合子与含有显性基因的个体。
10、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一定不同
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也可能相同,原因是环境条件不同。
11、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只有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可能进行减数分裂。
12、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一定是发生了减数分裂
若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那么,发生的一定是减数分裂;
若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也复制了两次,那么,发生的只能是有丝分裂。
13、体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
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成熟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
14、生殖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15、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就是成熟的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还需要进一步发育才能成为生殖细胞。
16、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能两两配对
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两两配对。
17、只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才有同源染色体
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其体细胞中也有同源染色体。
18、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除此之外,体细胞中都是具有同源染色体的;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多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理论上存在的同源染色体。
19、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
在通常情况下是成立的,但是,如果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就不成立了。如21三体综合症。
20、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已经没有同源染色体,无从讨论配对不配对的问题。
21、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产生配子时,它们一定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
上面说法,在通常情况下是成立的,但是,如果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就不成立了。
22、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包括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在染色体DNA上,包括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两种情况;
非等位基因又有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类;等位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细胞质基因都不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3、DNA分子的任一条链中,都有A=T,G=C
在DNA分子的任一条链中,一般来说,A=T,G=C 是非常偶然的。
24、DNA分子中,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DNA分子中,每个碱基分子都直接和一个脱氧核糖相连。
25、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分子都直接和两个脱氧核糖相连
DNA分子中,多数磷酸分子都直接和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有两个(位于5'端)磷酸分子都只和一个脱氧核糖相连。
26、基因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全部位于细胞核中,是DNA上任意一个片段
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功能单位,主要位于细胞核中,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27、DNA分子的复制一定发生在细胞核内,转录只能发生在细胞质中
限方b565优径习途司费术元是点东科cde0bb714354点件4670dec134ef学429a慧-智广3e824f99秀a1da9d5b3b485c73有软8ee3技9388费费升点习50104defb281公智网b84b
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发生DNA的复制和转录;原核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都发生在细胞质中。28、DNA能直接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DNA不能直接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而是通过mRNA间接地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9、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
DNA复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
30、DNA、mRNA、tRNA、rRNA上都含有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
只有mRNA上含有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
31、肺炎双球菌和肝炎病毒都能侵染人体,都是利用人体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其蛋白质的
肺炎双球菌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肝炎病毒是利用人体肝脏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其蛋白质的。
32、高度分化的细胞,其DNA、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都不再发生变化,直至凋亡
高度分化的细胞,其DNA是不再变化的,其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都是不断变化的。
33、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能够进行基因重组
只能进行营养生殖的生物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34、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都能够改变基因的结构
基因重组不能改变基因的结构。
35、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同源染色体的互换也是基因重组
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互换也是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同源染色体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36、基因突变实际上就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
基因突变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也能发生;基因突变的实质是遗传物质DNA的改变。
37、所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高的
所有生物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不假,但这只能说明基因突变的普遍性,不能说明高频性。
38、新的基因、新的性状、新的基因型、新的表现型都是基因突变的必然结果
在不考虑转基因的前提下:新的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新的性状是基因突变或者不遗传变异(环境影响)的结果;
新的基因型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结果;
有学限方b565高件4670dec134ef75ec-智智网b84b东94e7a639技9388费费科cde0bb714354点费8cf4途高司费术慧学429a广3e824f99秀a1da9d5b3b485c7362d4efb5元是点88df优径习方公智8787得升点习50104defb281软8ee3
新的表现型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不遗传变异(环境影响)的结果。
39、基因突变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
鉴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可能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40、突变后的基因都能遗传给后代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突变后的基因只有存在于生殖细胞中,才可能遗传给后代;
对于能进行无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突变后的基因也是有可能遗传给后代的;
对于单细胞生物,一般情况下,突变基因是遗传给后代的。
41、基因重组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在生殖过程中都能发生,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在生殖过程中,只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阶段;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42、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单倍体可以含有一个、两个、三个……染色体组。
蜜蜂的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西瓜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普通小麦的单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43、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叫多倍体
判断二倍体或多倍体的标准,首先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然后才是染色体组的数量。如果只强调染色体组的数量,那么,可能是二倍体或多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
44、二倍体生物产生的后代是单倍体
二倍体生物的后代一般还是二倍体,当然,也可能出现单倍体。如蜜蜂中的雄蜂。
45、单倍体植物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是有可能产生可育配子的。如二倍体西瓜加倍成四倍体,这种四倍体的单倍体是可育的。
46、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错在“基因工程”上,应是“多倍体育种。
47、基因重组的实质是基因和基因的重新组合,只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才能发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DNA拼接、病毒对细胞的侵染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