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辛亥革命
一、概念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从1894年成立兴中会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这段时间内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所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
二、原因
1、背景(必要性)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民族矛盾)
司fc6b15d0公限0767途科点网-件费有广技学东高慧ce7ecb10元升心b482软优 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阶级矛盾)
2、条件(可能性)
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两大阵地:上海 东京 三大革命宣传家: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在此基础上中国同盟会成立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慧ce7ecb10升心b482司fc6b15d0优径广de13c04d科点途71a92494西软公技量学03b9网-件费限0767有元东高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
三、过程
1、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攻占楚望台军械库——革命党人占领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成立——各省宣告独立
2、高潮——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元旦 定都:南京 纪元:公历
国旗:五色旗(红黄蓝白黑)——象征五族共和
2、颁布《临时约法》
时间:1912年
-升心b482司fc6b15d0元公技量限0767cb1a7010慧ce7ecb10bab5件费秀东高科点学03b9优径8e61有软是途71a92494西广de13c04d网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总理负责)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3、结局——袁氏篡夺领导权
(1)原因:①袁氏手握重兵,对革命派软硬兼施;②列强对革命政权施压;③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党人进攻;④革命党人妥协退让。
(2)步骤: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诏书——次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3月袁氏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四、评价
1、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
(1)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3)没能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