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变法是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前进的重要政治因素,从性质和影响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奴隶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废除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改革、封建国家内部改革、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的改革等几大类。
1.奴隶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
(1)史实:周文王改革;管仲改革。
(2)内容:改革政治和军事,发展经济
(3)实质和影响:实质是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影响是使改革的国家强大起来。
2、废除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改革
(1)史实: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①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②内容:分两次,第一次,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燔诗书而明法令;第二次,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井田制。
③影响:积极影响使秦国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定了基础;
消极影响,实行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秦朝有消极影响
(3)认识:战国时期的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商鞅等改革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说明改革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广609d软途4b2e根件费9a04学术公网1055bc84有技eb31司方升元学科限东慧优8553- 3.封建国家的内部改革
(1)史实: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两税法;张居正改革;摊丁入亩
(2)原因:为解决统治危机或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稳定封建统治
(3)王安石变法:
①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②内容:经济措施一一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军事措施一一保甲法、将兵法。教育措施一一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③影响:积极方面一一增加了政府入、增强了军事实力,一定程度上扭转
东优8553上件费9a04科司方86a263f0-心慧64fe高网1055bc84费技eb31途4b2e根升软0ff24812公心元学42bb广609d学限学术06ab9961有 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消极方面一一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现象。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
(4)张居正改革:①1581年改革。②实行一条鞭法即将原来的田赋、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③意义:是我国赋役史上的重大改革,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5)认识:封建国家内部的改革实质上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一种局部调整,但大多因为触犯守旧官僚地主阶层的利益而遭到强烈反对,改革阻力很大,同时,改革体现出社会发展的需要。
4.少数民族首领的改革
(1)史实:孝文帝改革:阿保机改革;元吴改革;阿骨打改革;努尔哈赤改革。
2实质:少数民族封建化
广609d学秀途4b2e根优8553上升公心科慧64fe高元学42bb-心法ad5d14d1软0ff24812件费9a04有46a3司方86a263f0网1055bc84费西限东技eb314e99学术06ab9961
(3)孝文帝改革:①背景:内部吏治混乱、财政困难;外部有游牧民族威胁,同时也是为了顺应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②内容:整顿吏治、布应、迁都落阳、学习
汉族文化。③作用: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鮮卑族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4)认识:少数民族改革的实质是向汉族学习先进的经济文化,改革的过程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这过程表现为政治制度封建化(学习汉族典章制度)、经济模式封建化(由游牧生产过渡到农耕生产)、思想文化封建化(学习汉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