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细胞专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019年08月02日 浏览: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体系

核心提炼

理清细胞膜的“3”大功能与“2”大特性

(1)“3”大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2”大特性

①结构特性:流动性。

②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8”个角度汇总细胞器

-件东软有秀公元科慧高限司途6c5502f5技6a35fc94网的学91e2升广优

(1)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2)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3)动植物细胞中形态相同,功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

(4)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

(5)含DNA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6)含RNA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7)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

(8)能进行碱基配对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把握与分泌蛋白合成及运输有关的“2”个常考点

(1)相关细胞结构: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囊泡和细胞膜。

(2)运输方向: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明确细胞核的“2”大功能

(1)细胞内遗传物质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遗传信息库)。

司优435e科4ee3ced83fe3学91e2升点有秀慧高a20c软东广件限方上元方-公网的8ee1技6a35fc94根途6c5502f5

(2)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理清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

(1)渗透系统的组成

①具有半透膜。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渗透作用的原理与结果

①原理: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②结果: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

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

(2)根据运输方向进行判断

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5种曲线

途6c5502f5优435e司元方9df8学91e2科4ee3ced83fe340e9313e软西件慧高a20c网的8ee14ace有秀96d5法限方上得东技6a35fc94根公根-4fc43430广升点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2)O2浓度

(3)温度

进一步理解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过程

(2)结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

(3)条件:胞吞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

真题回放

1.(2016上海卷.2)在电子显微镜下,放线菌和霉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

件慧高a20c网的8ee14ace技6a35fc94根bd22司元方9df84a8d-4fc43430点有秀96d5法高升点途6c5502f5cb5a限方上得科4ee3ced83fe340e9313e学91e28557优435e得东公根方a469软西根广

A.核糖体和质膜

B.线粒体和内质网

C.核糖体和拟核

D.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答案】A

【解析】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二者共有的结构是核糖体和质膜,A项正确;原核细胞不具有膜结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B、D项错误;拟核是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C项错误。

2.(2016海南卷.2)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答案】B

【解析】两种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细胞刚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细胞表面对等分布,最后在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不能说明膜蛋白能在细胞内外翻转,也不能说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3.(2016江苏卷.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C

【解析】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产生的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进入高尔基体,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A错误;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属于胞内蛋白,直接进入叶绿体,不需经过内质网,B错误;葡萄糖通过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需载体协助,具有选择透性,C正确;超氧化物歧化酶是蛋白质,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