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019年08月22日 浏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此处需要注意,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

(1)地方时

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

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地方时的计算:

①求经度差

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

③东加西减: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件a8724d58网-得途8910cbbd司6cceddef公42a7科升学限有径点元技量优a9ec广东软费西慧

②区时

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

求所在地的时区

求时区差

东加西减: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

(3)日期变更:

抓住两个要点:

确定180°经线

确定0点或者24点所在的经线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昼夜现象的产生:

(1)昼夜现象产生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造成的。昼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2)若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有昼夜现象,但无昼夜交替现象;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既有昼夜现象,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地转偏向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并 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相垂直。

地方时计算技巧:

已知某一点时刻,求另一点时刻时,可用数轴法。具体方法如下:把某一条纬线变形为一个数轴,0°为原点,东经度为正值,西经度为负值。把A(已知时间、地点)、B(未知时间、地点)落实在数轴上。无论A、B实际方向关系如何,在数轴上,若B在A东,由A求B就要加;若B在A西,由A求B就要减。

晨昏线的特点及应用:

晨昏线又叫做晨昏圈,其中半个圆圈代表晨线,半个圆圈代表昏线。

1.晨昏线(圈)的特点

(1)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

司6cceddef方公42a7东4128科升技量优a9ec6871949d学途8910cbbd有径点f29824ad网件a8724d58学限-得慧广软费西径元

(2)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

(3)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和极昼圈(极夜圈)的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上图中α+θ=β+θ=90°)。晨昏线和极昼圈的切点(如上图中C)地方时为24时(0时);晨昏线和极夜圈的切点(如上图中D)地方时为12时。

(5)晨昏线(圈)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右图中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确定地方时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如右图中BN地方时是6∶00, AN地方时是18∶00。

(3)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日。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5)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7)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