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哲学主观题的解题来说,并不只是:原理+材料。
哲学是一种思想方法。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解答语句中的内在逻辑和观点,在论证的同时,要善于从所写材料中提炼出哲学观点并加以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
一般来说,政治哲学题的解题思路,也是先构思底层逻辑,再提炼哲学观点,接着根据题设中给出的观点,组织语句进行作答,同时注意哲学观点和事实的客观逻辑,要做到协调统一。
哲学
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即哲学不仅是一种观点,同时也具有研究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不可分割。
3、哲学比具体科学范围更广,是对具体科学的升华。具有普遍性。
4、哲学:具有共性、一般和普遍;具体科学:个性、个别和特殊。
也就是说: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有西广学慧智技元4e79网径fc3f45c4-软秀公方科4d4c件a616法优智限2e8c65fe司6c3c东b0cab4ea途升
5、具体科学是哲学基础的原因:先研究具体科学,掌握规律后才上升到哲学高度。6、哲学,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9、马克思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观点,这种观点称为唯物主义。
10、唯物主义: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发展按时间顺序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但它没有科学依据。
1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即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这种唯物主义具有局限性。
1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正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4、唯心主义: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决定物质。
科4d4ca23c司6c3c径有西-件a616法慧智升学广a787软秀优智限2e8c65fe元4e79网径fc3f45c4技途公方东b0cab4ea
15、判断一个人的话或一种观点是不是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方法:文字里含有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含有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16、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所有物质都在运动,静止的物质也在运动,因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17、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8、意识,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9、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20、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1、实践的三个特点: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2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标和归宿。
24、真理是客观的。
2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我们对一个规律的认识,是在反复的思考验证后才真正认识的;即使我们认识了某一个规律,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个规律等着我们去认识,所以具有无限性;我们每认识一个规律,在认识的世界中,我们就前进了一步,所以具有上升性。
学科4d4ca23c广a787东b0cab4ea限2e8c65fe件a616法优智有西7066-元4e7957efed59途技网径fc3f45c4慧智b6fb457e公方径司6c3c径升智软秀
26、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间都有联系,所以具有普遍性;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具有客观性;事物间的联系纷繁复杂、千丝万缕,体现多样性。
27、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
29、矛盾也叫对立统一。
30、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1、矛盾的对立性,也叫斗争性;矛盾的统一性,也叫同一性。
32、矛盾的斗争性或对立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33、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3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
35、矛盾的两点论:矛盾具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36、矛盾的重点论:在认识和改造事物时,要抓住主要矛盾。我们在处理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37、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8、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即抛弃消极的不好的东西,保留积极的,优秀的东西。
3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0、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比如高楼大厦,社会上人们拥有的财富,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等;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比如一个社会的思想潮流,社会的某种风俗等。
4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42、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保证,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4、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6、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