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2019年08月09日 浏览: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兴起

1、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具体表现:

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养活大批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各省,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连年发生自然灾害激化了矛盾2、标志:18521年1月,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二、发展

1、初期

(1)永安建制:1851年9月,洪秀全称天王后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

2、全盛

(1)北伐:1852年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2)西征: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一度失利。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州县。

公学上途a358网科软司东升技限7bf4b6d8元-优d6bf688b广费件有慧

三、转折——天京变乱

1、原因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的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滋长,领导集体内部矛盾尖锐

2、经过

1856年秋,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领精锐部队出走,在大渡河被困,遭清军杀害

四、失败

1、后期防御

(1)重建领导核心:起用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任用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

(2)开展防御战:1858年打垮江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1860年攻破江南大营,并打到上海近郊;趁太平军东线用兵之机,湘军攻陷安庆,天京失去屏障

2、运动失败

1864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

五、纲领

1、前期: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

(1)主要内容:

①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分配方法: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来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分配方法:每户只留口粮,其余归国库。

(2)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3)评价:

① 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突出反映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② 绝对平均主义不切实际,具有空想性;

③ 绝对平均主义也不利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维护的还是小农经济,与近代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相违背,具有落后性。

2、后期:1859年《资政新篇》

(1)主要内容:

①(政治)学习西方,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②(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③ (文教)开设新式学堂

(2)评价:

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②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当时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不具备实施的条件,未能实行。

六、太天平国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启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七、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意义

1、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2、时代赋予了它反侵略的新任务

3、后期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是时代赋予的新内容

4、在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产生之前,农民阶级承担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八、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时代背景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起义原因新: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加剧矛盾

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4、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宗教发动农民反封建

5、治国方案新:发展资本主义方案《资政新篇》

-73bd29d9元40f893f5优d6bf688b量高ac6d东0ccdf677限7bf4b6d8件心法99c9技上87a7网根司学上4de1量广费升有987cbf60径习是公术途a3584867科高习软069fb60d9372慧5eef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