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依考纲整理的最全知识点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019年09月20日 浏览: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考考纲要求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

灿烂的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一、二单元与第三单元的关系:第一、二单元讲文化的一般理论(其中第一单元重点讲文化作为精神力量的作用,第二单元则讲文化的发展,包括传播、继承和创新),第三单元则讲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二单元与第三单元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

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博大精深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吴越文化VS滇黔文化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原因

包容性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两大特征的关系

关系

区别

角度不同

源远流长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说的

侧重不同

源远流长侧重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侧重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见证不同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联系

都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特征

★关于中华文化的历程:

①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②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原因有: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国家衰落和文化衰微的关系:

①理论依据: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②关系: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了发展的经济、政治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微;而文化的衰微又加剧了国家的衰落。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性

含义

求同存异

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

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意义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接第10面内容)

①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②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