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知识归纳

2019年09月25日 浏览:

知识归纳

01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1.两汉时期

(1)与朝鲜的关系: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三韩中的辰韩,引进中国文化,语言、称谓与秦相似,有人称之为“秦韩”;中国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2)同日本的交往: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东汉光武帝时,赐给倭奴国使者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3)同越南的交往:越南的象牙、犀牛、珍珠等不断输往中国;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也在越南推广。

(4)丝绸之路的开通: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汉武帝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5)与西亚、欧洲的往来:安息利用陆上丝绸之路与汉朝频繁交往,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到东汉,将象牙、犀角等礼物送给东汉皇帝。

跟踪思考:两汉时期,我国对外联系的两条主要通道是什么?当时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有多大?

2.隋唐时期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新罗来唐朝的留学生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长安等城市设“新罗坊”“新罗馆”;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新罗人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交往:中日互遣使臣,唐朝时日本10多次派出遣唐使;日本大化改新中的新政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仿照长安的样式;各级学校教授儒学;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鉴真为中日交往作出了突出贡献。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品;天竺一再遣使唐朝;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高僧玄奘和义净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中亚一些国家一再遣使前来,带来名马、异药等特产,与波斯互遣使节;大食与唐朝通使达一个半世纪;中国的造纸术传到大食;唐与东罗马有使节往返;唐朝和非洲也有来往。

跟踪思考: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历史条件有哪些?唐朝的政治文化对朝鲜、日本有何影响?

3.明清时期

(1)郑和下西洋:从1405~1433年,郑和先后7次航海,访问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2)华侨开发南洋:郑和下西洋后,大批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各岛定居,成为华侨。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3)戚继光抗倭: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明中期,倭患愈演愈烈。明将戚继光率戚家军在浙东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重大胜利。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4)葡萄牙租占澳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向明朝地方官借地晾晒货物。后来,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此后,擅自修筑城垣和炮台,设置“自治”机构,任命官吏,派驻军队,强行租占澳门。

(5)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战舰300多艘,在台湾登陆,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优习-东技广元习科途慧4ac0学件司afb0公软限aede6e4a升网有

(6)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明清之际,俄国侵略者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俄国政府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经过平等协商,正式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跟踪思考:明清时期,对外关系方面有哪些重大事件?对外关系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02近代中国与世界

1.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1)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1840~1842年)。

(2)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中法战争(1883~1885年)。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6)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1931~1945年)。

跟踪思考: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六次侵华战争的各自目的是什么?中国政府的态度如何?战争的结局如何?

2.近代中国的外交

(1)外交机构的近代化

①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②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跟踪思考: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不平等条款吗?

③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通称“总理衙门”,简称总署。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

跟踪思考:总理衙门的设立从外交史的角度看有无进步意义?

④《辛丑条约》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跟踪思考: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是清朝中央政府机构半殖民地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2)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公ef78技元习b9bf网科有学广慧4ac0途司afb0点优习东软件是-限aede6e4a升

跟踪思考: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中国在外交上实现独立自主了吗?

(3)北洋军阀时的外交

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除第5号内容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

②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

③1924年,孙中山北上宣言中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④五卅运动中,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提出了取消领事裁判权、英日军队从上海永远撤走等谈判条件。

⑤1927年初,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跟踪思考:北洋军阀时期,中日之间发生了哪些重大外交事件?为何这一时期中日之间的外交冲突特别激烈?

(4)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

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

②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先后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等。

③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④1946年,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跟踪思考:南京国民政府在外交上有哪些主要功过?

0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1.建国初期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第一,“另起炉灶”;第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第三,“一边倒”;第四,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开拓外交新局面(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1)新中国成立后,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了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上,新中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而且在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跟踪思考: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主要成就有:

(1)1972年,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26届联大上,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4)中美、中日建交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5)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

跟踪思考: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外交转机的关键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4.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2)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3)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跟踪思考:建国初期和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04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1.秦汉王朝是东方的一大文明中心,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

2.隋唐时期,国力强盛,文化辉煌灿烂。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了亚洲,形成了中国文化圈。

3.宋元时期,我国的封建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在当时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4.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显示了明朝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力。明朝中期以后,世界历史进入新的时期,由于封建专制制度束缚了生产力发展,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逐渐落伍。

跟踪思考:明朝中期以前,中国领先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明朝中期以后,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5.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公ef78a767优习42ac件是5547得高升秀72ad网9e44秀软根司afb0点学3b8e4634fe0e4ec2慧4ac0量元习b9bfa8324569东术-广有途技科根限aede6e4a

6.甲午战争后,中国被日本战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7.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8.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9.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10.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有很大提高。1997年,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迅速崛起为发展中的地区大国。

跟踪思考:近代以来,哪些史实能够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