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人,但不决定人。——保送复旦后的回忆录

2020年10月14日 浏览:

在保送后早想着手写这一篇回忆录。说是慰藉自己也好,说是造福后来者也好。万事开头难,现在动了笔,也就希望能在家长100论坛分享最真实的经历给大家。

其实我从小学到现在最深的感受已经在标题中告诉了大家——环境影响人,但不决定人。

小学——惠济路小学

比起外小育才,我们小学也真算是名不见经传。但我很喜欢这个学校,因为在这里我遇上了我的第一位恩师,也是在这里我开启了人生管理才能的第一站。她是大概四五年级才接的我们班。今天回小学看她,回忆起当年,她与其他老师笑谈接手的时候我们班是年纪甩尾。各种捣乱头疼的学生比比皆是,但是还好我一直让她比较放心。我之前的成绩还算可以,在班上是第一,可是放到年级里真是个笑话。她教语文,我记得从她教我起,我真的可以说是开始喜欢起这门学科。

她还说记得我小学手里经常有各种从图书馆借的书,当时就觉得我是一个学语文后劲很足的孩子。而真正的潜能是在一个从最好的班调到我们班的男生才被激发的。(因为他之前的那个班的作息,所以他的家长决定让他到我们班。)人总是这样,自以为是总要在冷酷无情的事实面前才会分崩离析。那个男生来了之后,我的成绩瞬间相形见绌。而从那时起,我的学习中就有了目标的概念——先追赶再超越。直到学校那一届举行最后一次语文竞赛,一等奖按分数排列第一是我,第二是他。而此前,我上那个榜单在三等奖最后一个,就这还是因为如果我们班一个都没有,面子上会很挂不住,捡来的吧算是。英语一直都不错。现在看来英语老师可能是采用的某种心理战术,只要平时每次的成绩都是A++,期末就可以免考。反正我本来平时就在好好做老师要求的事,这样的奖励一出,无非是激励我追求完美。如此一来,好像五六年级就都没怎么考期末考了。

管理。我当了六年的班长。在中年级的时候,由于长期在学校为老师做事都精明能干,被选为大队长。当然,我想强调的并不是这,而是这些管理的经历告诉了我领导者的意义——并不在于标榜自己,而在于让整个团队的成员各施所长。这应该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并且,在任职期间,培养了我良好的沟通理解能力。凡是关于语言的,朗诵、辩论、主持,我都很感兴趣,也很擅长。为我初高中的人际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这些经历,正好在复旦这回面试中所提,当时讲起来的时候真的是历历在目。

初中——解放中学

其实小学的时候一直想上二初,一直想上。结果,二中如果没有什么奥数的奖根本进不去好班,而我也确实没怎么上奥数。摇号什么的,怎么说,我们家本来就没钱,有钱也不想烧钱。当然这中间也有个小意外,班主任她要我去考外初。结果很简单,没考上。我进了解放。从进解放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既然我进不了二初,那我就一定要以第一的成绩进二高。这句话从初一到初二上一直都有做到。

初中的班主任是个很严格的人,很严格。我虽然是女生,但性格直率,不拘小节,或者用一个我喜欢的词——放荡不羁。但在班主任的眼里我就是浮躁轻佻。为此,我没少在办公室外面罚站。一个星期从早上七点站到晚上七点是常有的事。初一的时候,他就说“你这种小聪明,到后来就管不了用了”。我开始只是不信,觉得他真是多管闲事。结果初二分了心。成绩一落千丈,排名从个位数竟然有一次掉到了一打头的三位数。他笑我,我表面倔强,心里却着实一片酸楚。堕落太容易,这也是为什么上坡路只有少数人能坚持走完,因为真的太辛苦。后来他就说你要从习惯改起,基础在那里,改好了就不怕,他相信我什么的。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像变了一个人,但是我当时真的有想改变。

得第一这种事情,被别人抢了心里可以说要多不舒服有多不舒服。可是没人会让给你,如果你觉得是你的,你就要不惜一切夺回来。可是元调,真的没有考得很好。而这次考试也埋下了我未来的一个种子。虽然没考好,但是我算了算,二中资格生的名额再怎么样也会分到我。可是就是由于各种关系各种拼爹拼妈,我那个80%已经生生到手的名额就这样生生被人挤了下来。然后各种委屈吖。我的二中!!!!!!

软点升高科司途bd78元技dac5学433d4fa2有440f4ba9广1378a33b优根公得慧限费习东方-c9b8件网

后来我妈去学校问数学老师。当时觉得老师就像把你打了一顿又给你一颗糖吃一样,他说“要不你去试试考外校”。当时去考外校资格生的时候,真心不是很全力以赴,只当玩玩。不是外校不好,而是多年的志愿岂非朝夕之可易。然后一个名为命运的东西再一次真切地告诉我了我它的存在。在我小学考外初失败后,竟然在初中考外高的时候一雪前耻,成功了。不过这一茬是我如今才想到的,当时来来去去也只回响着【造物弄人】四个字。

从元调起,我迎来了我人生中现在回想起来最最勤奋刻苦的一段日子。虽然录了资格生,但是我仍然以二中为目标,仍然渴望在毕业之前再考一次第一。尽管到最后都没有重新考过第一,但那段时光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都很令我动容。原来我曾经那么那么地努力过。中考数学考砸了只有100分。总分踩外校的线543。但由于语文竟然比我预估的105还要高,考了109。英语好像114还是115。所以在数学拖了那么多的后退的情况,还是超过了321的语数外的线。听说我朋友的妈妈在家里算了五遍我的总分最后说了句“这孩子三年的人品都积到中考了啊!”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毕业了。

我很感谢初中的班主任陈老师,尽管他没少教训我。(这回回去看他的时候,英语老师跟我说他现在好像调到了八十一中当副校长。);感谢数学老师徐老师,尽管我中考数学考砸了,但问题在我,他教的很好;感谢英语老师胡老师,跟英语老师关系特别好,初中三年都是英语课代表,考上了外校她真是高兴。当然理化生政史地的老师的教育都为我高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都很感谢啊!并且由于语数外三个老师都只带我们一个班,真可谓鞠躬尽瘁。教学人品都没话说。

高中——武汉外国语学校

古语有云:“既来之,则安之。”虽然阴差阳错地进了外校,但资源这么丰富,为何不加以好好利用。对外校最深的印象就是它的氛围。

一个在解放最严的班主任手里被调教了整整三年的我,刚进外校真的特别特别不适应,高一一度抑郁的想自杀,当然也是因为要九门一起学一起考压力真的很大。直到高二分科,我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外校之路。外校的硬软件都很好,或者说,优质。老师,每个班都会有一两个特级老师,听说现在还是几年前招聘的要求就已经提到了博士。还有一些老师,其实已经不愁什么,有特级的水准却不在乎特级的头衔,坦荡而率性。学生,有中考的状元,有各区的佼佼者,甚至还有跨省的借读生。埋头苦读却不得其法的学生有,你看他他总在玩考起试来却又总甩你个十万八千里的也大有人在。但最奇特的是,这些学生在一起却相处融洽。我想,是外校的大环境给了学生自由,并向他们灌输了“存在即合理的思想”。

活动,高一的外校是活泼的,各种社团活动,选修课应接不暇,现在回想起来,高一真的是太糊,后知后觉吧算是,没有平衡好娱乐和学习;高二的外校是奋进的,因为目标明确,老师配备更加集中,同学们也志同道合,各种学习的氛围日益浓厚,所以高二醒过来不算太晚;高三的外校是沉静的,也许高一高二你还会听到教学楼的喧哗之声,可高三的外校却是一片沉静,那里,就是梦想起飞的地方吧。而且,文科班的老师都会对学生说“外校不像其他学校,我们的高考(此处指保送,外校人称小高考)要提前一些,大家要拼一把啊”。

这次决定保送资格的十一调我的整体排名报复旦并不占优势,96名。虽然当时看到政治卷子找到我们政治老师,他说是改的有点低,要我找政治组的胡老师,但名次什么的,那个时候早就定了,改了分也无济于事。我在复旦一直还没来之前就想“只要今年不限制复旦的排名,我说什么也要报。”是,我当时报之前问过我们班的班主任,他说“虽然有风险,但只要你做好了高考的准备,不怕掉下来,那你就报。”我说“我当然不怕掉,高考就高考,如果不是因为我上的外校,如果不是因为外校有保送,我们本来就要跟其他人一样走高考这条路。”而且。老师说今年复旦只考语文英语。这两门正好是我一只擅长,也是这回考得最好的两门。语文单科排名年级三十名,英语单科排名年级六十名。而且,语文一直都很好,最好的时候可以排到语文年级单科前五。

另外小学和初中班主任前面提过都是教语文的,我自己杂书也看了不少,对语文酷爱谈不上,热爱还是可以说一说的。至于英语,虽然不是从外初进来的,但是进高中三年也没有觉得很吃力,反而因为初中基础知识扎实,外加高中班主任是英语老师,考试都考得还不错,算是游刃有余吧。所以。虽然别人不看好,我却知道钟情于上海,复旦就是我的命中注定。结果是保送成功。给了那些怀疑甚么等着看我笑话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几天卖书,有好多家长学生在买书的时候知道我保送的是复旦还不够,还要问一问你是不是创新班的。对不起,我不是,我是小语种班的英语生。但是我想说,不是创新班的怎么了,不是创新班我照样考复旦。我们这一届小语种班的成绩的确不是让人很满意,但这个班照样有努力的人,照样有学出来了的人。最早保送北外交的就有我们班的一个男生。后面的浙大包括我保的复旦都不比别人差。这也再一次证明了我要说的“环境影响人,但不决定人”。而且,班上同学的成绩可能参差不齐,但这个班的同学待人接物都很好,他们善良、活泼、真诚,我在这样一个班生活得非常舒服,不像我高一那么压抑。是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我才有为自己设计一个学习天地的机会。并且,他们接触各国,视野也比其他人来得广一些。也是他们让我更加努力地践行“天道酬勤”的信仰。我很开心三年结识了这样的他们,此生之幸。

公得9f0b0b05技dac5习元途bd78量有440f4ba9东方网优根心广1378a33b件4185升高慧司心限费习48a48747科学433d4fa2449b得软点-c9b8

除了高中的外校,和今年九月份要进的复旦,我的成长之地算是非常平凡的。如此看来,家长们何必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孩子挤进那些有光环的地方,而学生们又何必一味抱怨自己在一个怎样怎样差的学校班级。包括这次保送,我什么班都没有上,有些什么几万块的口语班,我只觉得我爸妈赚钱太辛苦。语文老师就笑我说“你这是节约型保送啊!这请客请的太应该了!”其实我初高中一直就没上什么培优,搞得我到现在连培训机构的名字也说不出几个。

至于有关保送专业的顾虑,我想家长们不如听听我这段时间在家里的思考结果。我最近就在想我到了复旦读韩语真的就很好吗。后来我想清楚了。在中国,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进不了清北复交这样的学校,无论牛津剑桥哈佛耶鲁了。而且,保送是一条捷径这不假,但我们都知道走捷径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在外校,这代价就是专业的限制性。更何况,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这已成为共识,一辈子掉死在这一棵树上是绝对行不通也是一种极为愚蠢的行为。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而好大学的意义就在于它能提供你不一样的平台。上海本身就是这样一座具有窗口效应的城市,而复旦就是这样一个平台。所以,我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要知道,资源往往是有限的,而所谓“最好的”更是这样。一开始拥有最好的人并不值得你去仰望,往往是那些把次之变成最好的人来得更让人敬佩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有钱人,我们对有些人冠以“富二代”的略带嘲讽的头衔,对有些人却冠以“白手起家的励志帝”之称。现如今的中国,是全球眼中最有潜力的国家。出生在这样一个国家,竞争是注定的。但公平是相对的,如果觉得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就努力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吧。从学校开始。既然教育体制轻易不可动摇,不如顺势而行。

现在保送了。有了好多个月的假期,我在想这几个月要怎么过。准备刷刷单词,扩充一下词汇量,嗯,要的。准备刷刷文学典籍,陶冶一下情操,嗯,要的。准备赚钱搞足差旅费之后旅旅游,长长见识,嗯,要的。想起在复旦面试的时候老师问“你为什么喜欢读书和旅行?”我说“因为以前看过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要是大家有什么好建议也欢迎告诉我啊!

最后送给家长100论坛里所有的学生或者着急孩子的家长一句这两天我跟很多同学说过的一句自己想清楚的话——

计划这个东西,不一定要白纸黑字,但一定要心中有数。

目标这个东西,决不能好高骛远,但也要跳一跳才能够着的那种。因为我记得初中班主任总强调《论语》里的那句话"求乎其上得乎其中",理想跟现实肯定有差距,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将落差降到最小。

相信自己。

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