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须弄懂的重要考点(二)

2020年10月19日 浏览:

12★考点: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从作用方式看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方式。

外力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崩解、破碎,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流水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

溶蚀

形成溶洞、峰林等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貌)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穴等

风力沉积

形成静止沙丘、黄土堆积

流水沉积

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冰川沉积

形成冰碛地形

海流沉积

形成海滩


(2)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景观图

13★考点: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14★考点: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1)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大气保温作用有关。

15★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大气运动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较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高空空气向外流出后,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较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外来气流由高空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3)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

(4)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始终垂直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向。

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摩擦力越大,风速减小得就越多,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

(5)高空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6)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夹角。

(7)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风力(风速)

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16★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地球表面均匀,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2)气压带分布规律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气流

属性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原因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上升

湿热


风带分布规律

风带

分布

风向

属性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

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中纬西风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低纬信风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3)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4)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及其南北纬10°之间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常年受中纬西风带影响

终年温和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7★考点: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1)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人们将盛

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

影响

东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

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高温多雨

冬季

西北季风

温和少雨

(寒冷干燥)

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

西南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温多雨

冬季

东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温和干燥


18★考点: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9★考点: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0★考点: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它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和植物蒸腾、降水,它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海上内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和降水,它参与水循环的水量最多。

21★考点: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更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交换能量,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迁移物质,塑造着地表形态;

(4)联系四大圈层,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

22★考点: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1)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