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学件4b30-技科慧4fbc司有根优升高限途f5d3网1d937535软公广元径东
有根网1d937535a581c411途f5d3秀习9705优件4b30升高a281学4b7f广a532学限元径科司费东公慧4fbc是软-技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答案】图1: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这与东汉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1为东汉(永和五年)。
科公是是限法4ad1件4b3075f83c7b6d2a6a84-是升高a281司费学4b7f的技途f5d3秀习97057a64a6ac元径慧4fbc是软c47a33bf优东91e0a28f量网1d937535a581c411有根广a532学
图2: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区(江浙地区)。这与明初政治中心在南京,南方经济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2为明代(洪武二十六年)。
图3: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这与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3为唐代(天宝元年)。
司费慧4fbc是99dd软c47a33bf途f5d3秀习97057a64a6ac上元径的学4b7f的有根8f70西件4b3075f83c7b6d2a6a84升高a281心技网1d937535a581c411根限法4ad1广a532学826f科7ea04ced东91e0a28f量优公是是715e0b4a-是
【解析】
【详解】图五中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差异明显,其中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说明此时政治经济中心应该位于北方,而南方地区开发程度不高,由此判断图五应该是东汉时期,此时经济重心尚未南移,人口分布符合此时的社会状况。图六中人口分布密度发生变化,人口密度最高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南北人口分布较为均衡,南方隐隐多于北方,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与明代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江南经济发达有关,且此时政治中心也位于南方的南京,由此可判断图六应该是明代洪武年间;图七相较图五在人口分布上南方开始增多,人口密度较高的是关中地区和长江中下游,这种情况应该与唐代首都位于长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得到开发有关,因此形成了南北两个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由此判断图七应该是唐朝天宝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