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1、国际局势:发展资本主义是大势所趋(欧美第二次工业革命;议会改革,文官制度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
2、民族危机:甲午战争战败,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5、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二、变法内容
1、政治上:允许臣民上书言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2、经济上: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提倡和奖励农工商业发展,取消旗人寄生特权
3、军事上:裁汰旧军,建立新式军队,军队改用西法训练,扩建海军
4、文教上: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将各省大小书院、祠庙改为兼中学和西学的学校。创办各种专业学堂,派人赴日本留学
三、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
2、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3、依靠有名无实的皇帝
4、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5、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脱离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6、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7、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侵略中国
四、影响
1、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3、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是一场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6、维新派改易风俗等主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的改变
7、历史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