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送上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2月11日,教育官方上发布了——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技点aafb元网术限件点学有东-司公广软43eb慧途科2a8c优59c1f979升 《通知》旨在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通过《通知》我们可以获悉几点:
1、储能技术属于交叉融合学科。储能技术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领域,需要加快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电力电气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2、目前无专门的储能技术专业。经过5年左右努力,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储能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学科体系日趋完备,本硕博人才培养结构规模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推动建设若干储能技术学院(研究院)。
3、什么时候本科招生呢?这个真不知道,但是本科四年时间,2020-2024年虽然是5个年头,但是从大学学制安排上,2020.09-2024.06,正好可以安排四年的本科时间。也许,从2020年开始招生呢?这样算是以一个闭环的人才培养周期吧!
4、储能技术专业归属的一级学科。支持有关高校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等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储能技术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加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内涵建设,促进储能技术与相关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完善储能技术学科体系。
途秀广件点学司限e6114919软43eb科2a8c法升技点aafb优59c1f979秀元1b0f7e5caa4a-是东2069慧公8587是网术有 5、储能技术的实现方式。重点推进压缩空气储能、化学储能、各类新型电池、燃料电池、相变储能、储氢、相变材料等基础理论研究。
下面我仅以本人的认知,说几点思考:
1、从发电端:储能技术产业的背景,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发展,终将影响我国的能源结构,但同时这类能源受到自身特点,比较于火电、核电在发电稳定性上有很大区别。太阳能受到太阳日出日落影响、风能多以下半夜发电较多。以风能为例,下半夜用户用电需求少,属于用电“波谷”,能否把发的电存起来,在用电的“波峰”再释放出去呢?或者用锂电池存储起来,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需要的时候再转换释放,或者直接把电池卖出去呢?
2、从供电端:储能产业面对的是国家在风电、太阳能发电、火电、水电、核电等不同的电力来源的上网政策,特别是“电网”系统对应波峰波谷的阶梯电价政策。这个政策怎么去平衡,怎么能够促进储能产业发展,这个是制约该专业及对应学科发展的关键。
3、从用电端:比如企业如果利用储能技术在波谷的时候把电存下来,波峰的时候再用,大体就是低价买入电能存储并稳定安全的使用,通过这个优惠的差价获得更多成本优势。目前看这个用户端对储能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还是有很多担心,毕竟现在的工业流水线,一旦发生电源系统故障,损失就不是一星半点啊!
4、能源结构:从社会发展角度,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换是必然趋势。特别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用户群,是储能技术的产业应用方向。新能源动力的核心是电池,随着新能源汽车上市的几年时间,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陆续进入更换期,市场期待更大容量、更安全和稳定的电池系统。
学网术东2069费广991a8a6c软43eb秀公8587是有司限e61149198442科2a8c法是的件点bd87-是径优59c1f979秀48d0dfa5慧49f2途秀元1b0f7e5caa4a秀技点aafb升
5、技术突破:现行的很多大学专业,比如能源动力类专业都是以能源转化为动能为主;现在的储能技术,重点是怎么把能源安全的储存并在需要的时候稳定使用。这个对学习相关专业的考生在物理、化学学科知识要求较高,有志于这个方向的考生可以多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无论是从电力能源总量结构,还是从装机增量结构,以及单位发电成本构成看,清洁能源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我国加快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这个储能技术作为交叉学科,其关键点不仅仅受制于技术,更为关键的是政策影响。这个行业产业的“雪坡”够不够长,关键还是看政策。“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加油吧!同学们!也许,储能技术专业2020年就会有首批招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