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全国卷Ⅰ文综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答案:B。该题考查两层关系,第一层是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反比关系;第二层是纸币贬值率和价格的反比关系。根据第一层关系可以计算出2008年单位M价值量15/(1+50%)=10元,根据第二次关系可以计算出2008年单位M的价格10/(1-20%)=12.5元。
【2010全国卷Ⅰ文综24题】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限方25639298有上优元4e1a广b454途技慧5d552b3672e2得公法f0b4e633件网科升司学-高量软东
A.5元6元
B.10元12元
C.20元24元
D.8元16元
答案:A。该题同样考查这两层关系,第一层是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反比关系;第二层是通货膨胀率和价格的反比关系。根据第一层关系可以计算出2009年单位甲的价值量10/(1+100%)=5元,根据第二次关系可以计算出2009年单位甲的价格5/(1+20%)=6元。对比发现,近几年来有关商品价值(或价格)的计算是高考的重点题型之一。而且总是把商品价值(价格)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与商品价值(价格)与通货膨胀率、纸币贬值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汇率等的关系放在一起混合计算。考生把握住第二层关系是得出准确答案的关键,下面帮助考生重点总结纸币贬值率、通货膨胀率这两个运用最多的概念的基本计算方法。
首先,要搞清概念。通货膨胀率是纸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纸币贬值率是则用纸币超发部分与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之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则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其次,由基本概念推理计算方法。
软有上限方25639298途元4e1a件4193学技-高量司广b454优学公法f0b4e633慧5d552b3672e2得738a升网点东科
方法一:
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1)×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通货膨胀率=(200/100-1)×100%=100%。
纸币贬值率=(1-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1-100/200)×100%=50%。
方法二:也可以通过价格指数变化计算。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升7dbf9b28限方25639298-高量技软元4e1a上广b454有上85b086b3习途4422学量东件4193学网点司法407c慧5d552b3672e2得738a3e4f公法f0b4e633优科
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贬值是由高到底,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例如,一个国家去年的商品平均价格100元,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150元,那么,通货膨胀率=(150-100)/100=50%,纸币贬值率=(150-100)/150=1/3
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动和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方法相同,实际生活中也是用价格的变动表示通货膨胀的程度。
最后,考生中要灵活应用,简化计算步骤。
我们可以根据试题给出的条件灵活运用上述两种计算方法。条件是纸币和货币量时候运用第一个方法;条件是价格指数的变化时候运用第二个方法。第二个方法也可以简记为: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成正比;纸币贬值率与价格成反比。据此,我们方便的计算出它们对价格的影响。
例1: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货币贬值20%后,商品A价格应该是()元
公法f0b4e633途4422得49e6科元4e1a上学量8a60升7dbf9b288347fc57软facd9704秀技的有上85b086b3习网点999bbf2eed0e优85f9限方25639298量-高量西广b454司法407c东慧5d552b3672e2得738a3e4f方件4193学 理论依据:纸币贬值率与价格成反比具体算法:5/(1-20%)=6.25(元)
例2: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通货膨胀率为20%后,商品A价格应该是()元
理论依据: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成正比具体算法:5×(1+20%)=6(元)
注意,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同样的通货膨胀率和纸币贬值率对价格变动的影响,计算的结果是不同的。有些同学想象中认为是相同的。这一点要注意搞清概念,更正观念上的错误。
计算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通常会用到如下公式:
①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次数)=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注: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若过量发行则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购买力下降,引发通货膨胀);
②货币贬值幅度=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100%;
③通货膨胀率=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所需的货币量×100%;